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向西开放 - 向西开放战略

助力向西开放 融入“一带一路”甘肃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再攀新高

发布时间:2016-02-05

  2015年,甘肃省跨境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累计结算量连续突破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和900亿元大关,达到908.86亿元。其中,2015年当年实现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393.77亿元,同比增长26.14%,占全省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例达到44.56%,较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6个百分点。人民币作为甘肃省第二大涉外支付货币,已被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接受。


  定向宣传提升认知度


  自2011年8月甘肃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以来,人行兰州中支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和业务推介,通过“跨境人民币业务宣传月”、“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培训班”、“全省跨境投融资人民币业务培训班”等大型活动,提升涉外企业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认知度。


  虽然业务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该行在实践中发现,仍有部分企业包括一些重点外贸企业对跨境人民币业务不了解、对政策规定不熟悉,还有部分企业在经营实践中没有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


  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该行发现,在大规模的宣传培训中,企业一般派财务人员参加,企业高层很少亲自参与,对政策没有直接的了解和感受,导致缺乏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意识。同时,大规模的宣传培训搭建的是大平台,受众较为广泛,宣传培训内容具有普遍性,无法切实地了解和解决企业的顾虑和疑问,难以满足各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宣传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2015年,该行转变工作思路,组织、指导全省各级人民银行联合辖内金融机构开展对企业的定向宣传培训。该行坚持“盯住企业老总和高层宣传”的思路,在全省上门走访的70余户企业中,直接面向企业“一把手”的宣传占到30%左右。同时,在宣传中着重向企业高层介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人民币结算。


  定向宣传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八冶建设集团国际工程公司的一位高层表示,“我原来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不是十分了解,没有想到人民币在国际上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中的接受程度这么高。企业近年来在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中,承受了不少汇率风险和损失,通过人行的介绍,现在知道用人民币结算企业不用担心汇率风险和汇兑损失。今后可以尝试在与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项目及承包工程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2015年,在该行的大力推动下,甘肃省共有52户企业与“一带一路”13个国家开展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额达到113.2亿元。


  “一企一策”针对性推介产品


  在定向宣传培训中,该行还坚持“一企一策”思路,根据所选企业的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推介跨境人民币业务和产品。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甘肃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大户,下属分公司有20余家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针对公司跨境人民币资金管理信息不对称、资金运营效率低及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该行与相关金融机构积极推动,为其开办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切实提高企业人民币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资金运营成本,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针对甘肃省内农产品(000061,股吧)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行在上门走访时,重点推介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支持和鼓励企业在具备真实贸易背景前提下,从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借入低成本人民币资金,满足农产品出口企业收购原料的资金需求。2015年,该行走访的10多家农产品出口企业中,有7家开办了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融资金额达到6.9亿元。


  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


  在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同时,该行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在定向宣传培训和日常管理中,始终把防范风险摆在重要位置,鼓励企业树立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合规开展业务。该行汇编了《跨境人民币政策规定及信息报送要点》,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学习掌握政策。通过严格执行“定期核查、及时反馈、约谈及通报”的信息报送核查制度,促进金融机构提升业务办理水平。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现场检查,督促其落实展业三原则,防范跨境人民币业务风险。截至目前,甘肃省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总体合规,实现了健康有序发展。


  据悉,下一步,该行还将秉承“积微成著、滴水穿石”的理念,持续加大定向宣传、培训和推广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切实支持辖区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