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

首页 - 投资促进 - 优势产业

对发展甘肃优势产业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3-06-09


甘肃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贾笑天


  甘肃经济发展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改变GDP在全国的排后局面,而是解决人均收入在全国倒数第一的局面,即解决富民问题。立足自我,解决甘肃富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甘肃的优势产业,即发展甘肃特色农畜产品力口工;发展含生物产业在内的陇药产业;发展甘肃厚重的文化产业。

  甘肃有国有企业的老底子,但不能用“巩固发展国有企业的支柱地位”作为“工业强省”的指导思想,发展中小企业才是解决富民的关键。甘肃中小企业发展落后,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当务之急,否则成活率会很低。甘发[2011]13号文件是省委、省政府应对这种局面的英明决策。

  上海杰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之一,董事长成国祥是国家级的科技领军人物。我陪同省政 协的两位主席到该企业进行了考察,该公司现已成功并购了甘肃正生生物科技公司,他们利用我省啤酒企业的下脚料生产出了附加值很高的生物制剂,仅广州地区订货达4000万元,公司24小时生产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董事长成 国祥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卫生部部长陈竺的研究生),是著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决定在甘肃省成立甘肃凹晶开发集团公司,用高科技手段开发我省努力了数十年而未能完成的籽瓜皮、肉及坡缕石(也称凹凸棒晶体)的工业化深加工生产,企业明年将投入运行。这将成为该公司在上海外第一家上市公司。我省籽瓜种植面积达3-5百万亩,除取籽外其余部分均废弃,取籽是很辛苦的,瓜汁流在地里,会形成土壤板结,产生寄生虫病。几十年来我省投入数亿对此进行攻关,但未果。我曾改变思路,把瓜皮、肉、汁用高压锅消毒后加入酵母包在被子里发酵百日,制成液体肥料,经检验合格。我向国祥同志提送了报告,他很感动,但认为作有机肥料运输成本太高,经过反复试验,他从籽瓜中提取了生物科技中的有效成份,这些都是市场紧缺的该项目已通过中试,半年内投产,他在和靖远县签合时说保证农民增收20%。市、县的同志很感动,认为他解决的不是20年年未解决的问题,而是千年的准题。凹凸棒是甘肃省得天独厚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但几十年的研究也未能有突破,国祥同志用他的产业优势和凹凸棒性能的优势结合,在市场获得了突破。他的理念是产品租厂生产和建厂同步,抢占市场就是占领制高点。该项目也会在9月内投产。

  发展生物制药打造陇药的支柱产业地位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甘肃万洲汽车贸易公司积奴进行了战略转型,从房地产、矿业开发转为生物科技,并以极大的诚意和巨大的经济支持,引进了以罗顺博士为首的科技团队(现在团队成员8人已陆续到位,1人已被中组部批准为国家“1000人计划”成员,1人已上报中组部,2人正在申报。团队中2人已被批准为外国专家,5人正在申报省高层次人才)。该团队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技术力量最强的团队之一,他们是技术开发性、科研生产营销团队整体引进、全部用自有资金独立创业,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新公司注册为甘肃万洲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项目进展顺利,20 1 2年上半年即可投产。该公司生产的高等生物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的基础材料,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还未投入生产,国内、外企业订货已达亿元。公司的二期计划是进行生物仿生制药生产,年销售额可达数十亿。企业利润率高达50%以上。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使甘肃成为中国生物工程的中心,中国站在世界生物工程的高端。

  甘肃大河种业公司以自己拥有的岷山马场92万亩入股境外公司,引进亿元资金,进行了甘肃省中成药工业化育种生产和有机矿化肥料的生产,公司为实现这一影响全局的战略任务,已初步和美国著名植物育种科学家陈祖堂达成合作协议,陈已申请了国家“1000人计划”。该项目的亮点是对我省中草药生产从育种开始,制定标准,进行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这些高层次人才和资金项目的引进,如果没有当地政府密切配合,存在夭折的可能性。要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办事效率太低,虽有招商局跟踪服务一说,但该局在没有得到政府特别授权的前提下,在部门中权威不高。2、我们的资金太少。地方提供土地成本太高,与外地几近免费提供土地形成反差。建议各级财政对此进行专项补贴。 3、近年我们全力抓了高速公路建设,对乡村道路尽力不够,要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政府投资修路是首要的。4、言出法随,对出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一定要兑现。

  我省仅在河西地区的啤酒大麦种植就达3—5百万亩,这对几百万农民增收发挥了极大作用。近日对在兰的几家啤酒厂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啤酒产业的各个环节经营都存在困难。由于在我省一个不大的销售平台汇集了全国三大啤酒集团(青啤、黄啤、雪花),他们主要是冲着甘肃有全国优秀的啤酒大麦产地而进行了该项投入。但由于市场容量太小、产业内部恶性竞争剧烈,啤酒价格没有和社会其他农副产品价格同步增长,利润空间很小(每瓶不到3厘)。企业为生存,只好压低啤酒麦芽和大麦的进厂价格,直接影响了甘肃数百万啤酒大麦农民的经济收益。这两年,大麦价格一直盘桓下降,有人担心过两年会很少有人种了。这对培育我省啤酒大麦基地战略是一重大冲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由省工信委、工商联协商啤酒企业在我省组建专业行业协会,以达到平抑市场、经营自律、保证利润空间的目的。

  2、由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内啤酒大麦的主产区进行产业化经营示范,土地连片、品种一致,以提高我省啤酒大麦的各项理化指标(浸出率、发芽率、一致性)。

  3、由工信委及各县市牵头负责整合我省啤酒麦芽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在保持啤酒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

  4、推广高科技成果,如啤酒花浸膏的广泛应用,培养新型酵母,提高浸出率。充分利用啤酒产业的废弃物,加工增值,提高企业效率。

  5、对啤酒企业“出城入园”的规划,要“出城”和“入园”同步进行。即原厂址由企业自主开发或以现金赎回作为土地储备。

  6、为保证兰州市生态环境而要求企业改变供热方式的,给予必要的能源补偿。

  7、由物价和税务部门采取联合措施收取“啤酒产业基金”,如从每瓶销售额中提一分到两分钱,作为全省啤酒产业基地建设补贴。

  8、改良品种,培育国产优质大麦原种,同时提高澳麦进口关税,以保证国产资源的充分利用。

                                                                                                                                      (甘肃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贾笑天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