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在日前于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国11月20日与新西兰宣布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21日与秘鲁宣布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22日与智利宣布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3天内3个自贸区启动升级谈判,体现出我国推进高标准自贸区建设正在多点开花、不断提速。
如何看待我国自贸区建设不断推进的意义?自贸协定谈判未来升级的方向在哪里?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中国加快自贸区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国内资本“走出去”,同时还能带动出口,这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在全球部署价值链体系意义重大。未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应该是升级的主要方向。
升级谈判预期进展顺利
11月22日,在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智利外交部部长穆尼奥斯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智利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启动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宣布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1月24日介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智双方最终就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的覆盖范围和指导原则达成一致,确定未来升级谈判将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相关规则、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
中智自贸协定于2005年11月签署,并于2006年10月开始实施,主要覆盖货物贸易和合作等内容,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二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在此之前的11月20日、21日两天,中国—新西兰以及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也陆续启动。“中国双边自贸协定谈判进程不断加快,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相信中国与智利的谈判进展会非常顺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院长赵龙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中国与秘鲁、智利、新西兰存在着很好的经贸合作基础,同时双边的自贸协定也已非常成熟。
以中国与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为例,赵龙跃表示,中新自贸协定达成较早,但与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此次谈判升级的目标就是要使其至少达到中澳自贸协定的标准。
服务业开放将成升级主要方向
对于推进自贸区建设的意义,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坚持多边主义的同时,积极推进双边自贸协定谈判,这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全球部署价值链体系意义重大。
分析人士也指出,对我国而言,自贸区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国内资本“走出去”,还可通过对外投资带动成套机械设备和技术出口。
目前,我国已签署并实施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2个自贸伙伴已涵盖了中国对外贸易的38%。此外,中国—海合会、中国—挪威、中日韩、RCEP、中国—斯里兰卡等八大自贸区的谈判工作也正在加快推进。
在自贸区建设遍地开花的当下,未来自贸区升级的方向在哪里?在11月22日由商务部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开放与发展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表示,中国将主动加快推进高标准的自贸区建设,以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等国际经贸新规则充实自贸区合作内容,推进自贸区新建谈判和升级谈判进程,构建多元的自由贸易体制。
在赵龙跃看来,增加关于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内容,从货物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是未来自贸区升级的重点,特别是要加强在金融行业、电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合作。
崔凡也建议,今后在部分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中,中国应该加大服务业开放,同时还要研究如何降低投资门槛,加强投资部分谈判,加大中国海外投资利益的保护力度。(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