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贸易促进 - 亚太贸易协定

亚太地区经济温和增长

发布时间:2016-10-17

  日本经济疲弱,央行引入新货币政策框架。2016年以来,占GDP60%的私人消费相对疲弱,二季度环比增长仅0.2%;私人企业设备投资不振,一、二季度环比增长分别为-0.6%和-0.1%。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企业不愿意增加投资,寄望于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不过,私人住宅投资在二季度表现亮眼,环比增长率达5%。贸易状况也有所改善,上半年经常账户盈余10.6万亿日元,创雷曼危机以来最高纪录,同比增长31.3%。伴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美元指数不断波动,日元汇率也在震荡中不断升值,对日本央行货币政策造成较大压力。7月的G7会议和9月的G20会议均承诺避免竞争性贬值,使日本无法通过外汇干预压低日元汇率。日本央行9月货币政策引入了“附加收益率曲线控制的量化质化宽松”这一新框架,对经济的提振作用恐怕有限。


  外需疲弱,亚太新兴经济体经济温和增长。2016年第二季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的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2%、7.0%、5.6%、3.5%和4.0%,物价指数相对平稳。由于美联储加息推迟,国际资本重回新兴市场,亚太新兴经济体货币汇率亦见回稳。亚太新兴经济体具有出口导向的特征,受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和贸易不振冲击,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如何促进内部需求,减小对外围环境的依赖,重新平衡经济增长模式,将决定该市场的长远表现。亚洲开发银行将2016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预期从3月的5.7%微幅下修至5.6%,2017年预测值则维持在5.7%不变。显然,全球贸易环境很难扭转疲弱走势,亚太新兴经济体仍然依靠内需拉动,其中,消费开支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亚洲新兴经济体加快推出刺激增长的计划和改革,马来西亚央行三季度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是自2009年以来五度加息后的首次降息。越南上半年GDP增长率低于去年同期,难以实现2016年全年GDP增长6.7%的目标。印度尼西亚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未来仍有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