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贸易促进 - 亚太贸易协定

互联互通架设亚太共赢路

发布时间:2014-11-07


  本次APEC北京峰会,“互联互通”无疑将是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专家表示,正在讨论制定的互联互通蓝图,隐含着APEC经济体试图从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流动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思路和决心,有助于增加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巩固亚太统一大市场。


  近年来,“互联互通”一直是区域合作的热词,APEC北京峰会将之提升为核心议题之一,反映了APEC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组织的与时俱进和功能扩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莺认为,如果说建立亚太自贸区是未来APEC的中期目标,促进创新发展是中长期愿景,那么促进互联互通则是切实可行的近期任务。


  “软硬”互联打通产业链


  黄莺表示,此次APEC峰会有三大亮点,即求解亚太自贸区路径、谋求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其中,“互联互通”或将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在日前举行的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经贸议题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目前,各方正积极讨论准备制定的《APEC互联互通蓝图》,既涉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包括规章制度方面的“软联通”,比如经济上的互相认可、签证便利化等,此外还将推动人员的流动,比如旅游、教育等。


  南开大学亚太经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认为,全方位互联互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增加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完善区域生产网络,巩固亚太统一大市场的基础。


  “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占多数的亚洲地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沈明辉说,“广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发展贸易之前更重要的是让其具备进行贸易的能力。”


  沈明辉补充道,此次APEC会议适时地提出互联互通非常重要。“如果再配合目前正在推动筹建的亚投行,解决APEC领域互联互通的资金不足问题,那就更好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谷克鉴也表示,目前中国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制造环节,在价值链上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将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大中国产业的影响力,使中国企业在价值链上处于更优的位置,进而带动国内产业转型与升级。


  内涵更丰富


  据了解,与以往东盟提出的互联互通概念有所不同,“亚太互联互通体系”拥有了更为完善的体系和更为丰富的内涵。


  在物理设施领域,APEC将进一步完善亚太供应链绩效,使亚太地区的物流、交通、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融为一体;在制度政策领域,APEC将促进各成员之间经济管理规制和实施程序的融合与协调;在人文交往领域,APEC将通过减少阻碍区内民众相互往来的障碍,加强人员的互动、交往与融合。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加强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符合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利益诉求,也是中国积极投入并深度参与的优先合作领域。


  国家主席习近平针对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合作,创造性地从战略高度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呼吁APEC“打造涵盖21个经济体、28亿人口的亚太大市场,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太平洋两岸成员经济一体化”。


  专家表示,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需要以一个横跨太平洋两岸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互联互通格局为依托。


  刘晨阳指出,正在讨论制定的互联互通蓝图,隐含着APEC经济体试图从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流动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思路和决心。(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