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行政区域划分
发布时间:2013-06-17
政区地理
巴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根据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1997年10月绘制的地图。
约旦河西岸分为8个省:杰宁、图勒凯尔姆、纳布卢斯、杰里科、拉马腊、耶路撒冷、伯利恒、希伯伦。
加沙地带分为5个省:北方省、加沙、代尔拜莱赫、汉尤尼斯、拉法省。
重要城市
拉马拉
拉马拉是“拉马拉”和“比拉”两座城市的合称。拉马拉建立于

巴勒斯坦群众欢迎阿拉法特
12世纪十字军占领时期,而比拉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前的迦南时代。《圣经》中曾76次提到比拉城,传说基督教圣母马利亚从耶路撒冷返回纳扎拉什时曾在这里休息,城里的克鲁撒德教堂还特别标出马利亚驻足之处。拉马拉和比拉两座城市城区总人口约9万人。据1997年12月统计,“拉马拉-比拉省”辖区共有96个乡镇和一个难民营,总人口有23万人。
拉马拉是巴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拉马拉的工业主要有造纸、制药、啤酒、食品、饮料生产和巧克力加工。农业以果树种植为主,盛产橄榄、无花果和葡萄等。
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城内有巴著名大学——比尔宰特大学,以及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医学专科学校等高等学校,并建有各种文化中心、剧院、电影院和酒店等。
是巴民族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的行政管理中心,市内设有阿拉法特官邸、自治政府分支机构、巴委员会(立法机构)总部、官方电视台和电台等重要部门。一些国家派驻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办事处也设在这里。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拉丁化:Yerushalayim或Yerushalaim;阿拉伯语:、拉丁化:al-Quds、汉化:古德斯,或、拉丁化:Bayt-al-Muqaddas)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
巴中部城市,世界闻名的古城。人口44.7万(1984),居民主要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传公元前十世纪,以色列的大卫王曾在此筑城建都。为巴最大城市。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由联合国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市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主要工业有金刚石琢磨、家具、制药、化学药剂、制鞋、铅笔、纺织与服装(斗篷)等。旅游(包括朝圣)业甚盛。
以色列的总统府、大部分政府机关、最高法院和国会均位于该市。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大多数国家不承认耶路撒冷是以首都,认为该市的最终地位尚未确定,有待以巴双方谈判决定。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而巴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国的首都。因此,今天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自1975年起,耶路撒冷超过特拉维夫,成为以最大的城市。2006年,耶路撒冷的面积为126平方千米,拥有人口72,4000人,这两项指标均居以巴各城市之首。而且无论是犹太人数量还是非犹太人数量,都居以色列各城市的首位。
加沙 (Gaza)
巴西部城市〔现为哈马斯控制〕。在靠近埃及边境与地中海之间的加沙地带内,通过沙丘带上的一个豁口与海岸相通。为巴南部的重要海上门户。曾为巴主要口岸,有陶器、食品与纺织等工业。哈马斯多次在此与以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