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徽县名片
徽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秦巴山地中的徽成盆地,属秦岭山脉南麓,居嘉陵江上游。全县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总人口21.9万人,境内海拔在700~2500米之间。徽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在这里经过,宝成铁路穿境而过,316国道、江武公路、湖北十堰至甘肃天水高速公路纵贯全县,距天水机场150公里,距正在建设中的陇南成州机场40公里。
徽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河池县。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在徽县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吴挺等人在这里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这里还是中共陇南地下党的摇篮,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徽县森林覆盖率达45.8%,已发现的野生动物有257种,县内有各种野生中药材430多种,游龙贡米、泥阳“三蒜”、核桃、银杏享誉全国。已探明的矿藏有铅、锌、铁和金等4大类22种,驰名全国的金徽系列优质白酒就出产在这里。
徽县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境内以三滩风光、吴玠墓碑、栗亭古塔、青泥古道、千年银杏、嘉陵江漂流、仙人关为主的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精彩徽县 快乐之旅
嘉陵江从岁月的深处流来,滋润着这方物华天宝的热土,青泥岭从青山绿水中走来,孕育出这片钟灵毓秀的宝地。这就是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位置的陇上名县——徽县。
这里山川秀丽,林海苍茫,集北国之雄奇与南国之灵秀于一体。这里历史文化厚重,踏青泥古道,过古仙人关,访栗川白塔,观新修白水路记,让游人触摸历史的印迹。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区位优势、富集的旅游资源,点燃了徽县发展旅游产业的梦想。近年来,徽县积极实施“旅游活县”战略,“举一业,兴百业”, 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深入挖掘优势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旅游经济热点,使全县旅游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
智者乐水、仁者好山。神秘的三滩风景区位于陕甘川交界的秦巴山地,距县城50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80%的地域被原始森林覆盖。融集着自然与人文景观200余个,有月亮峡、五徵窑、望天梯、五里长滩、南天门等十大景区。
三滩境内树种繁多,野生动物群集,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出城市数百倍,是天然的大“氧吧”,更是避暑休闲、探险旅游的天然乐园。在这里,还可以体会到嘉陵江激情漂流和观赏全国最大的古银杏树群落的乐趣。
历史为旅游增加一份厚重,文化为旅游增添无穷魅力。诗仙李白笔下的“青泥岭”、南宋名将吴玠抗金要塞仙人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修白水路记碑》、栗川白塔、佛爷崖唐代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古迹星罗棋布,习仲勋领导发动的“两当起义”影响深远,红二方面军遗址、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龙王洞事件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弥足珍贵,成为了徽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不竭源泉。同时,徽县积极挖掘工业旅游“富矿”,着力打造金徽酒业等工业旅游文化品牌。泰湖风情园、凤山城市森林公园,都会让游人体悟世外桃源的水乡仙境,一处处田园风光农家乐,让人仿佛回到熟悉的农家小院,更添一份乡情。
徽县,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大自然不仅赐予了它美妙的自然山水,更赋予了它神奇的艺术魅力。徽县正以其兼具北国之雄、南国之秀的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领略智水仁山之雄秀,感悟天地造化之神奇。
耕耘在绿色的田地上
盛夏时节,走进甘肃省徽县育苗基地,成片的各类苗木枝繁叶茂,一株株冠如伞盖的红豆杉,紫得灿烂的红叶杨,花香四溢的丁香树,挺拔苍翠的白皮松,在和风吹送下翻起了一轮又一轮绿浪……该县把育苗产业作为全县的一项富民主导产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和品种,使当地农民实现了“致富梦”。
徽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及自然资源优势,使徽县培育的各类苗木具有发芽萌动较迟、易抗寒抗旱、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等特点。繁育的树苗也深受市场的欢迎和喜爱,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老客户前来洽谈、调运和考察,实行订单生产。目前已远销北京、河北、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十多个省区市,苗木产业已成为徽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徽县从1997年开始发展苗木繁育产业到现在,紧紧抓住国家扶持林业、加大生态建设和建设“三北”防护林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县内适宜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育苗产业,使全县苗木繁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一心两翼一圈”的苗木产业新格局。全县形成了北部乡镇重点培育油松、白皮松、华山松、红豆杉、榆树、杨树等适宜西北各地区及周边省市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及城镇园林绿化苗木,中部浅山丘陵地区和南部重点培育紫薇、雪松、塔柏、香樟、樱花、玉兰等适宜各类城市绿化的大苗木和以核桃、银杏为主的特色经济林苗木产业格局。目前,苗木品种达到3大类42个品种,全县苗木面积已达5万亩,总产值达5亿多元,亩均收入过万元。
每到苗木栽植季节,来自省内外的客商云集徽县,奔走于各个育苗基地,预订、采购苗木者络绎不绝。未来3年,徽县育苗面积将突破10万亩,苗木品种达到15大类100多个品种,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知名的优质苗木繁育基地。(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