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能源——追风逐日
甘肃省政府研究室 王虎中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天倾西北,日堕迥沙,甘肃是我国最干热的区域之一。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甘肃也是我国风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世界风库”瓜州和“世界风口”玉门都在甘肃。
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武威、张掖宣慰和察访军情。大诗人被茫茫大漠、炎炎烈日、猎猎飓风和悠悠河水所震撼,禁不住壮怀激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壮观之名句脱口而出,引得其后无数墨客游人怀古凭吊、猎奇探险。
然而如此雄浑壮美之景致带给甘肃人民的却更多是磨难和考验,风起时,黄埃散漫风萧索,天地无光日色薄;风息时,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千百年来甘肃人民战风沙斗烈日,其路漫漫,上下求索。
几千年弹指而过,新中国成立。甘肃人民在战天斗地中逐渐摸到大自然的脾性,猛回头另眼相看,风能、太阳能各有所能,炎炎烈日和猎猎飓风别有一番滋味。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有了变害为宝、变“堵”为“疏”新想法,我国新能源领域许多开拓性工作由此开花结果。
上世纪50年代,这里就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太阳灶、第一台管板式太阳集热器,立项了我国最早的太阳能研制项目,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太阳能企业。
上世纪70年代,这里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太阳能讨论会议、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太阳能专业研究机构,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太阳房和第一个盐水太阳池储热系统,开建了我国第一个太阳能试验基地。
上世纪80年代,这里实施了联合国资助我国的第一个太阳能光热项目,设计建设了我国当时最大的光伏照明系统,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太阳能专业建筑机构,承办了我国政府首次举办的“国际太阳能应用技术研讨会”。
1997年,这里投产了国内较早的并网风电项目——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项目。
时光步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甘肃省委省政府抢占新兴产业战略制高点,开始高起点、大手笔筹划布局追风逐日大产业。
2003年,制定了《甘肃省大型风电场前期工作大纲》。
2004年,开展了测风数据测量、收集和分析工作,建立了全省风能资源测风数据库。全省风能理论储量2.36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
2005年,全球首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落户兰州,完成了全省风能资源普查,编制了大型风电场工程规划及“十一五”风电场建设规划。
200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第一座整装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目标。
2007年,提出了建设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风光联动,打造河西新能源基地的战略构想。
2010年,甘肃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构想被原汁原味地写入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
2009年4月,国家批复建设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同年8月这一标志性工程正式启动。还是在8月,我国第一个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网级发电站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项目——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和深情关怀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2009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冒雪来到酒泉视察,指出:“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毫不动摇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全力搞好示范项目。”2010年元旦刚过,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委托国务院参事室对酒泉新能源建设进行专题调研。2010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视察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指出要加快建设新能源基地。201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分别就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一期外送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作出批示。
从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包括5大发电集团在内的20多户国内外知名发电企业投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吊装容量突破一期规划目标516万千瓦,达到536万千瓦;2011年,一期工程38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部实现并网发电;2012年,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项目和65万千瓦大风机项目开工建设,在“飞天”的故乡以飞天速度创造了酒泉奇迹。
在酒泉奇迹的示范带动下,甘肃风光资源富集区都掀起了新能源建设的高潮,武威民勤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纳入国家建设计划,武威、白银、定西、庆阳、天水等地77.6万千瓦分布式风电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各地核准在建及开展前期的风电装机项目总容量近900万千瓦、大型并网光电项目总容量超过600万千瓦。
截止2012年年底,甘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5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在全国的份额从2009年的4.6%提高到8.6%;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在全国的份额从2009年的4.7%提高到14.3%;跨省送电能力达到1200万千瓦。金凤科技、华锐科技、东方电气等30多户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落户甘肃。2012年,甘肃新能源完成发电量97.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1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81.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1万吨。
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大产业来培育。2012年12月,《甘肃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确定了到“十二五”末,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分别达到1700万千瓦和500万千瓦的奋斗目标。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多次到河西考察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王三运指出,河西地区特别是酒泉市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优惠的政策条件、成熟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各种要素具备。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手笔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些,真正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大产业来培育。他强调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电网建设、提升电力外送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大开发大开放意识,加快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大力发展高载能产业,不断提高就地消纳能力,利用丰富的能源资源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甘肃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到今年3月,甘肃风电发电量首次突破10亿千瓦时,达到11.05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达到1.08亿千瓦时。3月20日,兰州新区与无锡正邦车业有限公司、甘肃金辉公司签约,投资24亿元建设甘肃新能源电动产业园。3月25日,总投资55亿元的甘肃尚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电动汽车生产线开工奠基仪式在张掖市民乐生态工业园区举行。4月17日,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航天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在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工建设。今年第19届“兰洽会”,甘肃推出新能源领域招商引资项目191个,总投资额4338亿元,拟引资219亿元。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甘肃已连续四次举办“中国·甘肃新能源博览会”,吸引海内外业界人士聚集甘肃酒泉,研讨国际新能源发展趋势,展示新能源技术成果,洽谈对接合作项目。
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建设,不仅大大解决了甘肃二氧化碳排放的难题,由此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种植业、科研等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追风逐日,不仅是甘肃新能源发展的“引擎”,更是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奋起腾飞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