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乐见对华出口保持高增速
智利近期在官方公报中的表述,正式启动了2012年签署的《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投资的补充协定》。这是自中国与智利2006年签署《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以来追加的第二份补充协定。2008年,两国曾就服务贸易补充了相关条款。
智利外交部经济总司发布的贸易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智利铜矿、纸浆和纸制品、鱼粉类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水果第三大出口市场、木材及家具第四大出口市场,以及三文鱼、瓶装葡萄酒的第五大出口市场。
2013年,智利继续保持了对华贸易顺差。智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智利出口促进局北京代表金龙(Gonzalo Matamala)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智利已经确立了“中国市场主要供应商”的角色,“随着关税下降而来的不断增加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上,智利产品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变得更具竞争力。”
经济观察报:两国在2006年就签署了《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到现在为止,两国进出口贸易中有多少产品完全实现了零关税?
金龙:根据当时签订的关于降低减免关税的协定,智利对华出口的产品分为五类,其中只有一类产品不实行关税减免。剩下的产品中,有一类产品在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时就实行了直接和完整的关税减免,其他三类产品分别以一年、三年、五年为期,实行年度关税减免。这包括7550项关税细目,到现在为止,其中75.8%的产品实现了完全自由化。像在2012年,智利出口到中国享受零关税的主要产品,有铜制品和其他非矿产类产品,例如化学木浆、新鲜樱桃和锯木等。
中国出口到智利的产品分为四类,其中有一类不实行关税减免,也就是自由贸易协定中规定的占比在3%以内的产品。其余在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时分别对应实行直接完整的关税减免,或者以五到十年为期限实行年度关税减免。这包括7902项关税细目,其中,有87.8%的产品进入智利市场享受零关税。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看中国目前与智利的贸易结构?
金龙:来自智利央行的数据显示,2013年,智利与中国的贸易总额在340.47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7%,较2010年增长了28%。
过去十年,智利的贸易收支呈现积极状态,2012年总计46.87亿美元。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智利对中国的出口以年均20.7%的速度增长。自由贸易协定保证下的利益允许非矿产产品的引入,并呈现出显著的增长,预计将不断保持并巩固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去年,水果、鲑鱼和林业产品的出口情况就是一个例子。
经济观察报:智利与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和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有何不同?
金龙:智利已经与61个国家签订了23个自由贸易协定,其中包括欧盟、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南方共同市场等。这些条约有不同的深度和领域,并且因为他们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而各有差异。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随时间推移得到补充,试图去适应每个国家所经历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和生产部门发展的需求。《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自2006年生效以来通过累进工作不断发展,其中包括2010年8月生效的服务方面的补充协议,还有在2012年签署了扩大双边投资的追加投资协议,目前,经智利国会批准后业已生效。
经济观察报:中国和智利的贸易在快速增长多年后,是否还有增长空间?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促进两国贸易?
金龙:我们相信,中智两国之间的贸易没有饱和。每天两国之间都会有新的机会。智利非铜制产品出口在2013年增长了12%,在2010年到2013年之间增长了60%,从25.21亿美元增长到40.34亿美元。智利对中国出口总增量从14%增加到21%。
智利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中国市场主要供应商”的角色,并且随着关税下降不断增加其市场份额,这使得智利与其他市场竞争者相比变得更具竞争力。目前,智利满足中国约54%的新鲜苹果需求,九年前这个数字接近30%,关税为10%。冷冻鲑鱼的供给也是如此,智利是领先供应商,覆盖了中国82%的需求。2003年,智利只能满足中国28%的冷冻鲑鱼需求。酒、木材和锯木也呈现同样的趋势,更不用说其他的例子。
智利从中国进口总额从91.87亿美元上升到148.28亿美元,增长了61%。2015年是自由贸易协定中关税减免协定的最后一年,在现有的5725种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1611种产品,这些产品将免税出口到中国,为智利出口商提供新的机遇和好处。
两国都渴望进一步发展贸易关系,在挑战中增加关税利益,从而增加产品和行业机会。智利目前有超过1000种潜在产品出口全球市场,但没有出口到中国,因此要抓住这一机会。智利认为,如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体现在人口占世界19%以上,GDP占全球11.5%。此外,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及上层的消费群体拥有全球10%的购买力,智利则能够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