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贸易促进>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关税优惠

“新雁阵模式”在中非之间构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3-12-16

  华坚集团在非洲建中国城;哈衫鞋业在尼日利亚建鞋厂;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在塞拉利昂进行橡胶加工。中国企业这些投资非洲的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深感欣幸。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实践,正在预示着“新雁阵模式”在中非之间构建,亦演绎着中非价值链重组的“领头龙现象”(LeadingDragonPhenomenon)。这是林毅夫在世行四年间的重要思考。


  世行工作期间,正值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步阶段,林毅夫意识到随着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浪潮汹涌,全球产业链将在发展中国家发生位移。就此,经过到非洲等地调研,并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对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入进行研究,反思非洲工业化失败的教训,并思考最不发达国家如何寻找自身比较优势,走上繁荣之路,研究全球价值链的变动非常关键。“全球产业链大约20年变动一次,从美国到英国,从英国到日本,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到中国,现在,到了中国制造业与非洲嫁接的时刻。”


  林毅夫的同事,世界银行前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丹比萨·莫约(DambisaMoyo)也称,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援助是给予非洲的馈赠,有利于非洲经济发展。


  莫约指出,中国在2009年就已超越美国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对于非洲的直接投资也从2003年的不到1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1年的120亿美元。但自2005年起中国加大对非投资力度以来,西方国家便不断将中国的投资行为冠以“利己主义”头衔,声称中国单纯是为了满足国内对大宗商品的迫切需求而未带给非洲人民任何利益。但事实上,这种误读纯粹是美国政府渲染中国竞争威胁的一种手段,因为就在中非贸易额不断扩大之时,美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却在不断下降。


  莫约认为,中国在非洲进行投资活动的目的其实十分单纯。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自身尚面临贫富差距、资源紧缺等发展问题,加强中非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符合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构想,而并非像外界所说是为了追求霸权主义、扩大在非洲的影响力。


  对于60%以上的人口由小于24岁年轻人构成的非洲而言,吸引外资、创造就业是非洲国家脱离贫困、稳固政权的重要途径。而中非贸易的不断深化将扩大非洲的出口市场、带动商品输出,有利于非洲经济的发展。(文章来源:商报网)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