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贸易促进>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关税优惠

走进非洲正当时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3-07-15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时带去了一系列拓展中非合作的具体建议,受到非洲朋友的热烈欢迎。随着中国3年内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优惠贷款的落实,可以想象,非洲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走出去”不仅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快速升值,尽管对出口贸易有不利一面,但就企业而言却能降低对外投资成本,提高以人民币计算的投资盈利。也由此可以说,更多企业“走出去”的时间窗口再次浮现。现在,去非洲投资的加速期正在来临:2012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中国保持了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而中国对非洲各类投资累计超过了400亿美元,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12年中国对非投资额同比增长79%。对非投资的快速发展只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一个缩影。非洲已经是中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非洲也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海外支撑。


本土化拓宽“走出去”之路


在桑给巴尔当地民众中,可以说很少有人不知道有个叫中铁建工这样的中国公司。作为铁道部建厂局的前身,一条坦赞铁路建立起了中非之间的特殊友谊,在历经了历史的辉煌后,在经历原始积累的阵痛后,2000年,中铁建工集团坦桑公司在坦完成注册,公司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一个海外公司,真正的做到“走出去”绝非是喊喊口号,需要研究海外项目的特点,建立起全新的经营管理机制。立足桑给巴尔,坚持“本土化”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是桑岛管理部扎根桑岛的一大法宝。目前桑岛管理部总共有80名中国员工,当地员工800多名,最多的时候约1200名,培养管理层人员约20名。往往是两三名中国员工带领着一批当地工人在进行着一个项目建设。这种管理模式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既确保了项目承接后施工管理的有序可控,更重要的是为桑给巴尔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公司在桑给巴尔的影响力,促进了与当地人民和政府的友谊。


将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与桑给巴尔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这种“本土化”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公司发展的巨大空间,也树立了中铁建工桑岛管理部在桑给巴尔良好的形象。从以前的默默无名到现在成了中国在桑给巴尔开展工程承包的唯一大型企业,成为桑给巴尔建筑市场的领头企业,生产产值呈阶梯式递增,并与桑给巴尔政府多个部门建立起了相互信任、长期合作的关系,桑给巴尔政府也愿意将工程交给他们信得过的企业去做。


在桑岛市中心有一座地标性建筑——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税务局大楼,漂亮的外观设计,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座集银行业务与税务办理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属于桑给巴尔政府投资的项目,就是桑岛管理部在桑岛的杰作。建设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预期的施工进度,在桑给巴尔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得到了桑给巴尔各阶层的一致好评。时任桑给巴尔总统的卡鲁姆特来现场参观,对坦桑公司的综合实力予以高度赞扬。现任桑给巴尔谢因总统出席了该项目的竣工典礼,并视察了坦桑公司承建的学校、供水等工地,对公司的技术实力、施工速度等也大加赞赏。


如果说在坦桑的第一代中铁建工人承担的主要是政治任务,那么上世纪90年代的第二代中铁建工人就是公司的开拓者,他们开创的是一个新时代。目前知识丰富扎根海外的第三代建设者,正在开始新时期的创业。许多第一代、第二代的中铁建工人的子女踏着他们父辈的足迹来到了非洲,扎根非洲,有的人在非洲已经十多年了。更有许多中铁建工人在非洲这片热土上相知相爱,结婚安家,将非洲真正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搭建集群式“走出去”平台


伴随着第二届中非省市长对话会的召开,山东和非洲间一连串的经贸数字被披露出来。2012年,山东与非洲的进出口额达到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大大高于山东进出口额的增长速度;山东对非投资项目332个,累计中方投资27.2亿元;对非洲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3亿美元;中国重汽、山东高速等我省骨干企业,早已进驻非洲安营扎寨。“作为经济大省和开放大省,山东在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山东省商务厅厅长孟凡利介绍,山东省与非洲20个法语区国家都有贸易往来,2012年双方贸易额28.8亿美元。山东企业在刚果(布)、尼日尔、乍得等14国开展承包工程及承建援助项目,去年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9.2亿美元,目前已完成营业额2.7亿美元。孟凡利认为,非洲矿产品、农产品等出口优势明显,山东相关企业应继续扩大进口规模。此外,非洲对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高新技术产品及钢材等需求量较大,而这些都是山东的骨干出口商品,这些领域将是山东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山东企业帮我们建的乍得议会大厦将是我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乍友谊的美好象征。”前来出席中非省市长对话的乍得恩家梅纳市长阿布德拉齐兹·萨莱认为,山东和非洲合作潜力非常大,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将是贸易合作的重点领域。据介绍,非洲法语区国家在通讯、电力、医院、港口、路桥等方面的建设需求较大。而在中非发展基金总裁迟建新看来,加强山东与非洲各国的投资合作,并促进贸易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将是今后双方合作的重要途径。扩大对非投资合作,需要整合各方优势,加强信息沟通,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扩大鲁企对非合作,可以依托山东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对非直接投资,带动对非贸易。政府应发挥好协调作用,推动相关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共同赴非发展,并适时整合相关资源,为企业搭建集群式‘走出去’平台。”


民企抱团“走西口”


6月27日上午,安徽湖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安哥拉金鑫国际工程公司在合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走入非洲。此次签约是安微省民营企业携手“走出去”承包国际工程的尝试,安微省商务厅全程跟踪推进并指导了两家企业的合作。记者了解到,在安微省确定“走出去”工作主攻非洲的发展战略后,皖企抱团“走西口”进入非洲正如火如荼。此前一天,安微省农垦集团发起的皖企赴津巴布韦合作开发联盟在合肥召开成立大会,这次抱团“走出去”的规模更加宏大,共有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徽商集团、国元农保27家单位加入该联盟。安微省商务厅外经处工作人员介绍,安微省农垦集团2011年顺利走入津巴布韦,其下属的皖津公司是目前中国驻津巴布韦最大的一家农业企业,目前已开始第二期的投资,而此次加入联盟的部分皖企也已到津巴布韦考察过,并显示了强烈的投资兴趣。


据了解,去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现在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一组数字显示,现在中国在非洲的矿权大概有10000多个,大多数掌握在民营企业手中。宏观层面而言,现在的非洲要求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足。据介绍,现在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在手的在非洲投资的合同有数千份之多。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投资额较大的合同中,民营企业占了近半数。


尽管短期内世界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包括中国在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有所下滑,但从长远来看,需求仍呈不断上升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机会窗口正在打开,但对企业而言,既要有顺势而为的战略眼光,更要有精巧机变的投资智慧,只有如此,才能让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文章来源:商报网)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