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一、哈国电力发展
2009年5月15日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加速工业化和创新发展国家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哈萨克斯坦2015年前工业发展规划,在这一框架下,哈政府推出数百个项目,提高本国工业化程度。目前,哈已在《规划》框架下完成了阿特劳75兆瓦火电站扩容项目、马伊纳克水电站项目、阿拉木图变电站和乌拉尔斯克燃气涡轮热电厂建设项目等。2012-2030年前哈对电力部门投资将不少于9.5万亿坚戈,资金主要来自贷款和投资者自有资金,部分项目会得到国家资助。根据《规划》哈计划发展13个电力项目,其中9个项目为发电厂建设项目,总发电量超过3200兆瓦。
二、哈国新能源发展
哈国能源消耗为:煤42%、天然气39%、石油17%、可再生能源低于1%。近几年,哈政府逐渐重视发展绿色能源,特别是2017年哈国阿斯塔纳成为世博会举办地,将为哈国发展新能源带了新契机。哈国规划1、将阿斯塔纳建设成一座绿色城市,极力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2、进一步优化首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3、将阿斯塔纳建设成“旅游之都”。未来,阿斯塔纳就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用于绿色能源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绿色城市”和“smart city”。
哈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案》,计划在2015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利份额提高到1.5%,2020年提高到3%以上。哈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风能,其中5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的区域风速超过7米每秒。目前政府正在制定在阿特劳州、阿克莫拉州和北哈萨克斯坦州建立风能发电站规划。首先在阿克莫拉州设立45兆瓦的国内第二座风能发电站,用于保障2017年世博会正常运行。阿拉木图州内将设立300兆瓦的风电站,分三个阶段开发,第一阶段计划于2014年底完成。哈国已建成6座小型水电站和2个风力发电站。2014年前计划再建8座风力发电站(总发电量368兆瓦)和11座装机容量为110兆瓦的小型水电站。此外,哈国年日照时间可达2200-3000小时,年日照强度可达到1300-1800千瓦时/㎡,哈拥有丰富的硅资源,发展太阳能潜力巨大。
三、哈国矿产业发展
哈国石油蕴藏量170亿吨、铁矿石1480亿吨、锰矿47亿吨、铬矿近30亿吨、铜1.82亿吨、铅1.08亿吨、锌2.20亿吨、铝土矿12亿吨、钨480万吨、钼620万吨、黄金1.5万吨、镍480万吨、钛2.91亿吨、锡170万吨、铀60万吨和煤炭900亿吨等。在此基础上,哈国建立和发展了实力雄厚的石油天然气、铀和煤炭工业,开采并加工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和贵金属,以及各种各样的非金属矿产。矿产品出口至欧洲、美国、中国、南韩、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等。哈国有近5000个矿区,超过80%以上的矿区在订立合同基础上予以勘探和开采,有50个国家的企业向哈矿产资源领域投资。截至2013年1月1日,监测矿藏资源利用的矿区有2516个(其中有820个国家级矿区, 1669个一般资源矿区)。2000年至2012年期间,哈向矿产资源领域投资达1833亿美元,其中10%用于地质勘探。2012年矿产资源投资总额中,石油天然气占64%、固体矿产投资占24%、一般矿产投资占2%、地下水投资不足1%。金属开采领域中,铜矿14.546亿美元、煤炭12.306亿美元,铀矿11.577亿美元,铅锌10.871亿美元,铁和锰9.966亿美元、黄金3.374亿美元。近13年来,资源利用产业共出资28.679亿美元用于哈国社会领域和地方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就业岗位17.2万人。
自从在矿产资源利用领域采用了合同制度后,哈国大大降低了矿产资源地质研究的财政拨款。近年来基本依靠私人投资地质勘探作业。2003年至2012年期间,哈国政府对地质勘探的投资约170亿坚戈,占该行业投资总额不足1%。 根据《哈萨克斯坦矿产和矿产资源利用法》,在哈勘探和开采矿产需单独签订合同(除具有战略意义和复杂地质构造的矿产以外)。给予自然资源利用权须与国家企业,如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工业股份公司(铀)、哈萨克斯坦地质股份公司、陶肯—萨姆鲁克股份公司(固体矿产)以及相应的社会企业集团公司(一般矿产)直接开展谈判。哈国坚持“技术换取矿产地开发”原则,在此框架下规定了与外国政府和主要国际公司签署勘探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合作协定与备忘录。目前,哈国与中国、日本、德国、土耳其、马来西亚和韩国等政府以及Rio Tinto、 KORES、 MTA、俄罗斯地质股份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协定或备忘录。
四、哈国交通发展潜力
根据哈国《2020年前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纲要》, 到2020年,哈计划在各州首府兴建9座长途汽车站、61个公交车站,在农村兴建733个乘车点,在城市建立1104个出租车站。同时对34个长途汽车站、138个公交站进行标准改造,对300座火车站进行维修,计划对全国14座机场进行改造; 2013-2020年前计划维修21390千米国道(其中11390千米为重修),改建6条国际走廊公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国际公路走廊建设项目,该公路总长8445千米,2013年以来已经铺设377千米;哈国计划新建总长度约2300千米的铁路,并对现有约1400千米的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大力发展“丝绸风”(SILK WIND)铁路项目(中国-土耳其-东欧)、修建多斯德克火车站、建立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陆上港口以及阿克套海港渡轮船队,争取到2020年前将经哈过境运输量提高2倍,到2050年提高10倍。
五、哈国进口依赖
哈国出口以油气资源为主,对商品和技术依赖进口,进口约占外贸总额的30-40%。2007-2012年期间进口增长了26.4%。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和中国,其中从俄罗斯进口占36.5%,从中国进口占17.1%。此外,还包括乌克兰和德国等。哈进口主要商品:机械设备、矿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农业机械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哈政府执行低关税促进机器设备进口。哈消费者菜篮子中34.2%的植物油、17.5%的奶产品和15%通心粉制品依赖进口。肉类进口关税较高,但依然有较大的进口需求量。2013年1-2月,哈国从乌克兰进口肉类增长了6.5倍,从巴拉圭进口肉类增长了2.2倍。哈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度还不够,白俄罗斯为农产品生产提供18%的国家支持,俄罗斯为8%,而哈国仅为4%。另外,由于缺乏生产原料、备件和配套设施,导致哈国的工业加工水品落后,加工企业产能不足,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哈国本国生产的服装仅占0.6%、汽车占19.8%,电视机占41.6%,对进口的依赖仍将延续。
六、俄白哈关税同盟建立的影响
(一)俄白哈关税同盟:2009年11月27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元首签署了包括《关税同盟海关法典》在内的9个文件,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成立。自2010年1月1日起,三国对外实行统一进口税率(部分商品有过渡期);7月1日起,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率先取消关境;2011年7月1日起,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取消关境。关税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形成了一个拥覆盖1.7亿人口,拥有900亿桶石油储量、GDP总量2万亿美元,工业产值6000亿、农业产值1120亿,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2%、出口量占17%,商品周转额达9000亿美元的新的统一经济体诞生。
(二)我国成为关税同盟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关税同盟与第三国外贸进出口9393亿美元(其中,出口6001亿美元、进口3392亿美元)。我国与关税同盟成员国进出口1146亿美元,成为该同盟最大贸易伙伴国。前10大贸易伙伴国:中国(1146亿美元)、荷兰(986亿美元)、德国(827亿美元)、意大利(639亿美元)、乌克兰(582亿美元)、土耳其(385亿美元)、日本(338亿美元)、波兰(319亿美元)、美国(319亿美元)和法国(310亿美元)。
(三)对我国与其经贸关系产生的影响
1、小家电出口有机遇。关税同盟建立后,我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贸易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但由于哈提高了5044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涉及到我国对哈出口的纺织服装、轻工和部分机电产品等大宗商品。为降低关税同盟对哈国的冲击,哈为400种商品申请了过渡期,并对外资进口机械设备和原、辅料一律免进口关税,因而短期内我对哈出口不会受很大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我对哈出口将产生不利影响。三国共同下调了消费类电子商品的进口关税,特别是小型家电,为我扩大该类商品出口提供了新机遇。
2、关税同盟成员国确立了统一的海关程序和商品检验检疫标准,明显高于哈现有标准,海关程序要求更加复杂,短期内会加大我企业的通关成本。
3、能源进口前景不明。目前我国从俄、哈两国的进口石油及其制品占50%左右,俄哈两国可能在关税同盟内对能源产品出口政策进行协调,进而影响我国的能源进口。
4、投资环境待观察。俄白哈三国将形成统一市场,消除贸易壁垒,为相互扩大投资创造条件,部分同盟区外企业投资将可能被区内企业所取代。同时,关税同盟降低了零部件进口关税,客观上鼓励外商投资生产性项目,统一市场又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销售空间,投资机遇会有所增加。
七、哈国农业税收政策
根据《2013-2020年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加工业综合体发展战略规划》,2013-2020年哈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共投入29869亿坚戈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哈国对农产品生产者的税收优惠主要有:
1、农产品加工者应交增值税减少70%,但实际操作中应交增值税高于列入纳税总额的增值税;
2、农场可用统一土地税替代六项不同税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税、土地使用税、交通工具税、财产税),根据土地价值和面积实行固定税率;
3、农产品生产者享受企业所得税、社会税、土地税、土地使用税、财产税和交通工具税减少70%的税收优惠。
哈财政部提议取消现行所有农业税收优惠政策,引起较大争议。在哈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中,既要考虑世贸相关规定,又要保持农产品优惠政策措施不低于现有水平,支持本国农业竞争力,是哈国政府的现实选择。
七、哈国食品加工业发展
2012年哈食品产量增长3%,饮料产量增长14.9%。食品加工制造业占整个加工制造业的15.5%,仅次于冶金业(37.9%)。动植物制品和粮食制成品出口占3.5%,进口占9.1%。哈食品主要从独联体国家进口,向独联体以外的国家出口。出口中,占比最大的是面粉(68.1%)、其次为鱼类及其制品(30.4%)。哈占世界食品出口总量的17.6%和世界食品进口总量的15.3%,标志着哈已融入世界食品市场。哈食品加工制造业潜力巨大。1、发展有机畜牧业:哈拥有1.822亿公顷草场,占全国农业用地的70%,牧场资源量世界排名第五,由于缺水和远离居民区,哈牧场利用率仅为30%; 2、发展饲料作物育种业:哈的饲料作物种子需求量20万吨,本国只能满足7万吨。哈拥有建立世界级畜牧业饲料基地的潜力;3、开发农业用地和翻修水浇地:《哈萨克斯坦—2050年战略》强调要翻修水浇地(包括清理水渠、 翻新水利枢纽、建立灌溉系统维修体制等);4、实现小农户联合:保持农业税收优惠、提供补贴和低息贷款、创造小农户联合是提高哈国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他措施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农工综合体、改进生产工艺、打造自有品牌等。总之,哈国小麦和面粉生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出口大国的潜力较大。
八、哈国支持企业发展措施
哈政府制定《商业—2020》(下简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地区非能源类企业发展的平衡和稳定,巩固国内就业岗位,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自2010年《规划》实施以来至2013年7月,已实施项目3249个,投资总额7904亿坚戈。其中,加工业项目占41%,交通物流业占26%,农林渔业占7%,保险和社会服务占6%,餐饮和家居服务占5%,教育占3%。
哈政府对中小企业经理进行培训,为经营者提供包括海关流程介绍、企业管理体系咨询和全程协助、法律咨询、市场问题咨询、IT技术咨询、政府和国企采购信息等七项服务业务。同时,《都市发展—2020》规划的实施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该规划主要是在各地区大型企业周围发展商品、服务订购者联络网,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强中小企业与政府、国企和国际机构的联系。同时计划在阿拉木图、奇姆肯特、巴甫洛达尔、塔拉兹、克孜奥尔达等城市设立商业咨询服务中心,采取一站式窗口服务,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了解国家优惠政策。目前已在27个城市设立了商业资讯服务中心。哈国还成立了20个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租赁场地提供优惠条件和信息咨询服务。
九、甘肃与哈国的经贸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一)我省与哈国外经贸现状。2012年我省对中亚进出口7.4亿美元,其中与哈国贸易额7.3亿美元,占99%。其中自哈国进口7.2亿美元,对哈出口0.0946亿美元。进口主要是金川公司的铜矿砂(3.04亿美元)、酒钢集团的铁矿砂(3.37亿美元)、白银公司的锌矿砂(0.14亿美元)。出口主要是方大碳素、白银新大孚科技化工、天水长城果汁等企业的石墨电极、塑编袋、石油钻机零件、苹果汁以及化工产品等。
对哈国的境外投资643万美元,主要是甘肃亚兰药业有限公司的医药制造项目540万美元、临夏州华安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干酪素项目103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主要是由中甘国际于2001年承建的哈萨克斯坦卡布恰盖学校新校区项目,合同额26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422万美元。
(二)潜力分析
1、参与哈国资源开发利用。哈国矿产业基本依靠私人投资地质勘探作业,但前提是单独签订合同。建议我省政府、商协会和金川、酒钢、白银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多与哈国各个层面磋商,积极参与哈矿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利用,在哈国建立境外原料基地,为我省有色冶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或利用我省先进的有色冶金冶炼技术就地开办加工企业,实现互惠互利。
2、参与哈国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我省企业承揽工程的优势,积极参与哈国道路、电站、桥梁、机场、学校、地产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参与哈国新能源建设。我省风电、太阳能产业发展迅速,亿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建设,300千瓦的风机整机制造能力,光伏发电配套完整的生产企业,为我省参与哈国新能源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4、参与哈国农业项目和食品加工项目建设。发挥我省在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滴灌、旱作农业、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优势,鼓励引导企业充分领域哈国对农业领域的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哈国农业综合体开发。
5、扩大特色产品出口。哈国机械设备、矿产品、化工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农业机械设备、深加工农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建议我省重点培育以下几类产品扩大对哈出口(详见以下备注),这些产品有些是我省自有的特色产品,有些需要我省以在兰州新区设立着保税区、搭乘渝新欧、蓉新欧或开通兰新欧,采取对中亚进出口给予存量、增量贴息,实施项目补助等措施引进东中部企业在甘设立面向中亚的加工贸易企业。
备注:以石油、机械、轴承、电机、机床、家用电器为主的机电产品系列;以苹果汁、鲜苹果、脱水蔬菜、干酪素、番茄酱罐头、清真食品、肉食品为主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以巩固发展传统中药材出口的同时,开展中药材加工、发展各种中成药制品和西药为主体的医药保健系列;以毛、化纤、麻为原料的呢绒、毛毯 、服装及针织等产品为主休的纺织品系列;以利用省内丰富的皮毛资源和塑料为原料,发展以皮革制品、塑料制品为主的轻工产品系列;以发展高级手工羊毛地毯为主的民族产品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