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投资促进 - 发展要素

甘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22

  依托甘肃服务产业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期间,甘肃省不断扩大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规模,大力促进服务外包、文化出口、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步汇聚优势,形成特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批服务贸易重点企业不断成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时期,甘肃省文化产业实现高位持续快速增长,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从1.26%增长到2.3%,资产总量从227.5亿元增长到578.45亿元,法人单位数从3855户增长到1.1万户,法人单位从业人数从8.84万人增长到20.25万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实质性签约项目1319个,落地932个,项目落地率为70.66%;签约合同金额达5893.43亿元,到位资金1216.88亿元,资金到位率为21.64%。建立了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9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示范园区、23个省级示范基地。新建数字影院109家,实现县级以上城市数字影院全覆盖。


  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甘肃全省共有199个A级旅游景区,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数量的3%。其中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景区57个,3A级景区57个,2A级景区79个,1A级景区3个。这些景区大部分集中于兰州、张掖、天水、酒泉等4个城市。


  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一大法宝。据统计,甘肃全省共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旅游资源992个,其中,仅世界级文化遗产就有7处,包括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麦积山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


  全省共有旅行社527家,其中出境旅行社40家,赴台组团社3家。全省共有旅游星级饭店36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8家,四星级酒店63家。全省共有8个对外开放的民航机场,分别位于兰州、敦煌、嘉峪关、天水、张掖等。2015年,兰州开辟了至麦加、阿拉木图、第比利斯、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法兰克福、明斯克等“一带”上的国际航线,开通兰州至首尔、日本、台北、香港、曼谷、新加坡等“一路”上的航线,国际地区航点增至16个。另有47条国内航线。


  文化贸易蓬勃兴起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甘肃省文化贸易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艺术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逐步形成,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涌现出了不少有甘肃特色,且有一定实力的文化贸易企业。


  近两年来,甘肃部分文化企业先后被列入了国家文化贸易重点企业名单中: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庆阳锦绣实业有限公司入选了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入选了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单。《读者》杂志是甘肃省的一张文化名片。2010年以来,《读者》杂志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成立了读者数码公司,形成了以“读者云图书馆”为主体的数据加工业务和“读者智能终端”电子发展的格局。2014年下半年,读者数码开始从事对外出口业务,主要产品有读者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出口到香港、澳门以及阿尔及利亚等中东地区。截止2014年底,出口订单70多笔,合计416万美元,并签订图书版权达到1865本,合作单位达到61家。2015年以来,共计出口业务90多笔,合计1000多万美元。


  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年增加值超过500亿元,占当年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使甘肃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西部现代文化创新的新高地。(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