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丝路经济战略

亚洲国家共盼丝绸之路复兴

发布时间:2014-04-14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自此以后,这条东牵亚太、西系欧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再次成为寄托多国厚望之地。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期间举办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对话亚洲领导人”分论坛上,这条经济带对沿线乃至整个亚洲的带动作用再次受到广泛肯定,并引发了“丝路之外”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丝绸之路:与亚洲振兴交融


  “亚洲过去的沧桑历史与丝绸之路的兴衰紧密关联,亚洲未来的整体振兴与丝绸之路的复兴交融并进。”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论坛上表示。


  杨洁篪说,古代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今天的丝绸之路建设也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据了解,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国家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感谢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因此不再是历史上的概念,而成为推进区域合作的有力平台。”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说。谢里夫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规模和潜力前所未有,巴基斯坦愿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一道,为丝绸之路的复兴而努力。


  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有着“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其复兴的美好愿景不仅让沿线国家满怀期盼,也同样激起了其他国家的热情。老挝总理通邢在论坛上表示,丝绸之路的复兴无疑将给本地区带来更大发展,给本地区人民带来繁荣和幸福。老挝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将与各国一道,深入参与区域合作。


  东帝汶总理沙纳纳则表示,丝绸之路的复兴将把中国“奇迹”扩至整个亚洲地区,数以亿计的民众将摆脱贫困,大幅改善生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部副主任李自国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已经受到全球瞩目,而继续向西延伸、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则将带动更多亚洲国家进入国际大舞台。


  互联互通:中亚国家受益最多


  业内人士认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过程中受益最多的将是中亚国家。“中亚很多国家都是内陆国,这些国家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就必须与相邻国家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为其提供这样一个选择。”李自国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中亚几个国家目前还没有真正参与国际分工,所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很松散:表面上看经济往来并不少,但相互之间的提防却很多。“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帮助中亚国家之间消除分歧,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更大范围的一体化进程中来。”该人士表示。


  与其他经济合作方式相比,这条延续古代辉煌的经济带又有其不同之处。该人士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并不设置一体化的具体目标。“可以说这是一个泛国际经济的一体化,既给了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机会,又不会设置障碍,环境比较宽松。”


  “各个国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不同,参与全球化的信心也各有差异。”李自国说。“因此,中亚各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会有一个逐渐的认识、接受和积极跟进的过程,在此期间中国作为主导者应该秉持开放的心态,允许各参与方提出疑问,解释和展示参与经济带建设将如何给各国带来发展的机会。”


  李自国认为,互联互通将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首要的合作抓手。“交通、信息等不通畅,参与全球化就是空谈。”李自国表示,“因此,道路、通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是经济带上实现贸易和投资繁荣发展的先决条件。”


  李自国举例说,中巴铁路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中亚国家的关注,因为这条铁路一旦建成通车,这几个国家生产的货物和所需原料都很容易到达印度洋,与广阔的外部市场相连。(文章来源:商报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