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13年,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102.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
突破100亿美元的同时,甘肃省对外贸易在质量和效益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下一步,甘肃外贸如何在100亿美元的基础上“行稳致远”?甘肃省商务厅厅长杨志武给出了答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扩大向西开放,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扩大外贸规模,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杨志武说。
如何在西部省区市抢抓“向西开放”机遇中占得先机?甘肃省商务厅厅长杨志武认为,问计西口、超前布局、主动定位,以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将甘肃打造成为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中东部及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所以商务工作在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应有所作为且有新突破。这关乎甘肃商务发展前景,关乎近3000万陇上人家的“富民兴陇”战略和“中国梦”的实现!
记者:利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甘肃如何解决扩大外贸规模,缩小与沿海地区的贸易差距问题,我省对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杨志武:2013全省进出口贸易涉及的国家和地区181个,较2003年的137个增加44个,其中对66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超过1000万美元。长期以来,由于受地域限制和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甘肃省进出口不仅总量小,而且产品结构单一,以资源型产品为主,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波动大。为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深化外向型经济建设,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抓大、促小、育新、引强”的发展战略,把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提升甘肃经济素质和支撑转型跨越的基本取向,把主攻方向放在加大培育外贸型企业和出口型产品方面,积极挖掘甘肃省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民族特色产品和中药材产品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外贸出口总量和水平。
2014年是甘肃外贸突破百亿大关后的首年,今年要完成省委省政府明确增长10%的目标任务,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准备,继续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结合向西开放,探讨以“丝绸之路”组成的省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子,就显得更加重要,总的考虑是,抢抓历史机遇,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探索出一条内陆省份扩大向西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一是打造向西开放平台。今年把第20届的兰洽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展会,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界业界人士参加,推动甘肃与丝路沿线国家合作。推进兰州新区和省内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发展开放型经济,培育和扶持一批面向中西亚及中东欧市场的生产基地和加工贸易基地,打造向西开放的增长极,促进甘肃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是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全面优化外贸结构,支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与中西亚、中东欧市场深度融合的区域经济。
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支持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支持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牧业、制种业、中医药业在中西亚及中东欧等丝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举办面向中西亚国家的治理荒漠化、旱作农业、节水、太阳能风能技术培训、技术援助。
四是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借力兰州机场成为国际航空口岸的机遇,积极开辟兰州直飞中西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区重要城市的国际航线。争取敦煌机场口岸尽早对外开放。考虑利用兰新高铁带动大西北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今年年底,兰州至乌鲁木齐的兰新第二双线将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长17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将会使两地旅行时间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8小时。为此,建设兰州为西北综合性交通枢纽、西部商贸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大市场,力争将兰州铁路集装箱编组站纳入欧亚大陆桥铁路等国际大通道的范围,创造条件开通兰州国际物流专线,构建横贯甘肃东西的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国际大通道。
记者:据我们了解,甘肃商务工作在向西开放中,走到了前面,我们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杨志武:中西亚国家市场潜力巨大,能源丰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近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使得甘肃与中亚西的贸易合作既存在互补又存在竞争,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今年1月30日召开厅办公会就2014年向西开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计划出台省商务厅支持向西开放若干措施,形成上下联系、左右协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思路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承办处室全力抓、相关处室配合抓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内容、完成时限、任务目标,力争与中西亚及中东欧的贸易额、直接投资、承包工程和营业额、外派劳务较快增长。具体措施为:
一是以点带面,搭建窗口设置平台。今年1月中上旬,省商务厅组织人员分别赴白俄罗斯、伊朗、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开展工作,设立3个商务代表处,对白俄罗斯、伊朗、新疆进行了调研与政府高层接触,推进交流合作,项目对接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果。从今年5月起拟组团参加商务部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中国商品展销会”,6月在伊朗举办“中国甘肃项目推介和商品展示会”,7月底在白俄罗斯举办“中国甘肃项目推介和商品展示会”。积极筹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贸合作研讨会,拟邀请我国驻中西亚各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和中西亚各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参加今年第20届兰洽会,期间举办经贸合作高峰论坛,扩大对外合作和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凡涉及对从中西亚及中东欧国家和地区引进的外资企业,简化审批手续,尽快促进落地。鼓励外贸企业参加境外展览,支持清真商品在出口国申请国际产品认证,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合作,加大技术和劳务输出力度。
二是探索创建自由贸易示范区申报,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依托在兰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培育形成市场导向、企业主体、金融配套、政府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同时,依托甘肃是华夏文明的传承区,敦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以旅游购物为主的新贸易方式也正在蓬勃发展,服务贸易为甘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了潜在能量,这两地,逐渐形成了以兰州新区为平台的产学研一体技术贸易市场,敦煌形成了以服务贸易为主导旅游购物市场,为了更好发挥这两地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国家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政策支持,探索欠发达地区创建自由贸易示范区的工作,加快建立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继续通过“抓大、促小、育新、引强”的发展战略,发挥省级外贸协调机制和甘肃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巩固和提高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份额为目标,以巩固和发展甘肃省以外贸骨干为主的企业向外贸实体化转型为抓手,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工厂(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把兰州新区和七个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成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在蒙古国巴颜洪戈尔省布点援助项目,推进马鬃山口岸复通;批准敦煌和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批复嘉峪关、陇西、平凉三个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批准嘉峪关和武威两市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集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汽车机电、农副产品、中(藏)药材、轻工纺织、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一体的中国-中亚西亚综合类大宗商品出口生产加工、中转集散地企业主导的市场交易平台。加快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拓展中亚西亚国家市场,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提高进口商品的比重,实现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带动配套产品设备的出口。
四是向西开放打出数字化“组合拳”。甘肃外向型经济厚积薄发,奋进赶超正当时。近年来,我省通过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扶持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2013年10月9日,甘肃省电子商务协会在甘肃省商务厅成立。省商务厅牵头省级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营造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我省电子商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打造数字化新丝绸之路,就是在丝绸之路沿线上建设一条信息通道,把这条通道上各个国家的数据信息和互联网业务串联起来。依托甘肃商务网数据库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搭建了跨境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解决企业找客户难、销售渠道不通畅等问题。
下一步,借助开放型经济提升和优化本省的产业结构,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外贸发展速度。跳出甘肃资源性产品来育新产业,从大市场中寻找新商机,从大流通中发掘新商品,从大外贸中寻找新市场。以跨越式发展为定位,围绕产业链、价值链、技术链和供应链,创新产业平台,培育外贸机制,推进我省优势产业走向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迈进。(文章来源: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