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企业国际化经营促进

“金蓝领”助企业打开国际市场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4-04-29

  提起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奥迪、红旗、捷达牌小轿车,人们都不陌生。在这些名牌轿车上,有许多加工难度大、工艺复杂、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的关键性零部件,都和一个名叫李凯军的年轻人制造的模具有关。


  李凯军,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模具制造部钳工班长,全国劳动模范,他是一位五尺钳台上成长起来的当代“金蓝领”。


  当代“金蓝领”获多项殊荣


  28日,在长春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在模具制造部生产现场,有一名着蓝色工装、身材魁梧的模具钳工,他时而埋头苦干,手持细小的油石抛光模具;时而铺开图纸,为年轻工人讲解模具结构,传授钳工技能。他就是模具制造部钳工班长李凯军。


  提起李凯军,工厂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


  “凯军可是我们厂里的技能高手,我们模具的生产制造环节中大家攻克不了的难题,他都能解决。他代表了我们厂的最高水平,他还带出了百余名徒弟,通过他的技术引领,将我们整个团队技能水平都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了。”模具制造部部长于巍说。


  模具高手在鸡蛋壳上刻字


  1989年,李凯军从一汽技工学校毕业,来到铸造模具设备厂当起了模具钳工。面对日复一日枯燥的抛光、研磨等工作,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上要弄通,操作上要练精。”


  “还记得有一年,凯军代表一汽赴无锡进行技术表演,用手工把一个圆球锉削成正十二面体。因为制件属立体加工,空间基准难找,定位测量困难,用机械设备加工都相当困难。”于巍回忆说,经过李凯军10多个小时的精心制作,正十二面体尺寸精度达到0.01毫米,所有相邻面的夹角误差不超过1分,粗糙度达到0.2以上。“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节目中,他还曾经手持抛光模具用的风动工具,在生鸡蛋壳上刻出‘工人’两个字,而鸡蛋壳里面的薄膜却丝毫没有损坏。”于巍说。


  为企业培养出“凯军团队”


  2004年,一汽铸模厂接到了为国外某客户生产油底壳模具的任务。随行的外国专家说:“我们在中国国内考察了一圈,决定来你们厂试一试,如果干好了我们还有很多订单,如果完成不了我们就再也不会到中国来买模具了。”


  在钳工制造阶段,李凯军充分发挥技术知识全面的优势,同时承担起检查员、工艺员、设计员的职责,保证了模具的质量和进度。李凯军还自创了基准转移法、三点定位平移法等多种加工办法解决了数控无法装夹、找正的难题,成功的完成了整套模具。由于该套模具的高质量完成,国外客户又订购了6套共计100多万美元的模具,一汽铸模厂从此全面打开了国际市场。


  仅2013年,李凯军带领钳工班先后完成了150多套模具的钳工制造任务,套套有改进、件件有创新,模具总产值达5000多万元,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经营改观。


  李凯军非常重视对青年技工的培养,他受邀担任长春市高技能人才指导师、一汽高技能人才传承师,一汽铸造有限公司建立了李凯军培训室等。


  目前,他辅导过的学生已有上万人,经他直接代培的学员和业内徒弟已有110余人。在一汽铸模厂,他带出了一支“凯军团队”,成为了生产的主力军,先后获得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模范班组、一汽集团卓越班组、中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先进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文章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