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集团主席钟波: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先国际化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新玲):中国企业要想成功的“走出去”,一定要有国际化的思维和人才。12月8日,以海外并购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承办方、中港国际投资集团主席钟波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把握住政策和商机,同时,在人才储备、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业务流程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与政策接轨是企业“走出去”的捷径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各行各业通过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均已取得长足的发展,而真正的国际化不可缺少的就是“走出去”,因此,企业要积极储备能量,有方法、有步骤的走出去。中港集团不仅是本次论坛的承办方,集团主席钟波还是本次大会圆桌论坛的主持人之一,祖籍四川的他,对祖国和政府有着深厚的感情,除了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外,还通过组织、参与各类活动,以企业自身的实战经验和国际化的实力,为更多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当谈到对企业“走出去”的建议时,他表示,企业要“走出去”就不能把自己锁在小的圈子里面,一定要得到各个方面的支持,其中之一是要跟国家的大政策接轨。
今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进行了国事访问,给中亚带来了很多支持,期间,中吉双方签署了总金额约3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中哈双方签署了总金额约30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中乌双发签署了总金额约150亿美元的经贸投资协议。钟波说,单凭这些项目,就给中国企业提供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外国政府只要提供15-20%的资金,中国政府就会给他们提供80%的贷款,且资金会打到中国企业账上,这证明中国政府不仅是给国外提供的贷款,更是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支持。
“国际化”是企业“走进去”的关键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大力支持,中国企业逐步开始走向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由于对国外环境的不了解,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作为有着多年“走出去”经验的成功企业,中港集团主席钟波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想当然的把国内的成功复制到国外,否则,虽然“走出去”了,但未必能够“走进去”。
他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但需要了解对象国的法律法规、风俗文化、劳工政策,更要储备和吸引一批国际化的人才,或者同一些国外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合作,聘请有经验的经理人,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环境,把企业带上轨道。钟波介绍,“中港集团在”走出去”的对象国都聘请了有经验的专家和翻译,乃至经理,他们很多都是当地人,除了给他们很好的待遇外,集团还会给他们一些股权,甚至不惜重金去挖掘这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