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企业国际化经营促进

中企海外投资:英国晋升“新贵”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3-12-10

  “欢迎中国企业赴英投资,支持中方参股甚至控股英核电建设项目。”日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面时明确表示。


  核电涉及国家安全,但卡梅伦的表态却为中企在英国核电市场拓展提供了“通行证”,更通过敏感领域的对华开放,显示了英国全面吸收中国投资的决心。


  英国,这个老牌工业大国或将经由此次高层会面,全面拉开中英投资合作大幕,摇身成为中企海外投资“新贵”。


  看得见的“互惠”


  “囊括120名商界人士的最大贸易代表团,英国首相卡梅伦带队,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自接见,此次中英高层会面注定将成就一场全面、大规模、政府高层推动的经贸往来活动。”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孙华妤这样对其定性。


  事实确实如此。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短短三天的中国之行,卡梅伦就和中国敲定了多项投资意向,包括中国将向英国基础设施进行数百亿英镑投资,其中仅HS2高铁一项就高达500亿英镑,同时还将引入中资进入英国核能行业。


  对英国而言,尽管身处债务危机外围,但欧洲内部传统的经贸合作模式,决定其经济难以“独善其身”。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所说,“还需要与欧洲以外更有实力伙伴加强合作,需要外部资金和力量给国内经济注入活力。就此,中国无疑是上选”。


  孙华妤补充说,英国本身也是一个发展较早且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的国家,即便没有欧债危机,英国也需要外资助其更新,从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看,中国是胜任此任务的最佳选择。


  对中国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与英国合作可以实现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期望。


  王朔指出,英国有很多优势产业发展技术、经验值得中国学习,比如绿色能源、创意产业、社区发展等。此前,欧美发达国家常戴着“有色眼镜”,导致中国企业即便有资金、有能力,也很难进入当地市场,更不会接触核心技术。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越发渴求外部资金,渐渐降低了进入的门槛,具体到此次中英核电、高铁等敏感领域合作的突破,就让中企学习发达国家核心技术成为可能。“中企应该牢牢抓住中英政府间营造的和谐氛围,根据自身实力展开民间合作,尽快完成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王朔称。


  夯实人民币国际化


  提到中英合作,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两国间的金融服务合作。


  资料显示,英国是发达国家中率先提出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国家,自开展人民币业跨境交易业务以来,伦敦已经成为除香港外交易量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孙华妤强调,中英政治的“热络”,可为两国金融合作创造深入发展的氛围,从政策角度再为人民币国际化“加一把火”。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作为卡梅伦访华宣布的成果之一,渣打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已经签署协议,在伦敦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


  对此,孙华妤表示,此举将使在上述银行开户的公司和金融机构进行结算更加高效便捷。不必再通过香港、上海、台湾或新加坡,可以在伦敦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伦敦朝着成为亚洲以外的人民币主要离岸结算中心又迈出了新步伐。


  孙华妤预测,只要中英两国投资项目按计划落实,日益增多的中英投资往来也会促进伦敦人民币交易业务的逐步完善,再增加人民币债券发行等业务也日益可期。更重要的是,伦敦这个老牌金融中心对人民币的认可,也会在全球形成示范效应,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或将因此“越迈越广”。(文章来源:商报网)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