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带来的产业升级以及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的影响下,2013年中关村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加速迈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外资企业已成为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2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外资企业(含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共1671家,总收入7809.5亿元。示范区外资研发机构数248个,科技活动人员2.93万名、科技活动经费104.48亿元,平均每家外资研发机构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4212万元。
企业境外投资高速增长
对境外直接投资连续两年高速增长。2012年示范区有296家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较上年增加108家,对境外直接投资额高达331.9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1倍,在上年迅猛增长基数较高的背景下,仍保持持续快速上升态势。
企业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较为活跃。2012年,示范区143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共计457家,较上年增加186家。截至2013年,示范区共有79家企业境外上市,占示范区上市企业总数(224家)的35.2%。
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北京地区入选人数为502人,中关村人才特区占北京地区入选总人数的78%;“海聚工程”北京地区511人,中关村占全市入选总数的70%;共有158人(团队)入选入选中关村“高聚工程”,初步形成“高端引领、带动全局”的人才发展格局。
出口增速近五年来首次上升至两位数。2012年,示范区实现出口261.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3%,增幅高于2011年6个百分点,增速为近五年的最高值,占北京市出口总额四成以上。
专利创造活跃,申请量大。2012年示范区企业PCT专利申请量1736件,占北京市64.2%,占国内企业总申请量的12.8%。技术出口领域向高端化拓展。2012年,示范区及北京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45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占全国的38.2%。
中关村国际化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中关村正在构建完善的国际化政策体系。一是出台了《中关村管委会实施〈北京市企业人员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管理办法〉细则》。截至目前受理示范区企业近600余人、并向100余人发放了APEC旅行卡。二是出台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截至2013年5月30日,示范区共有网上注册报名参与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评审的企业324家,申报项目企业207家,审核项目535项,审核通过项目463项。三是正在研究制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从支持企业协同创新、金融服务、高端人才和技术引进、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环境四个方面制定了30条支持条款,旨在通过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关村企业“走出去”。
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三年来,接待外事来访团组279个、3000多人次。一大批外国领导人、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负责人先后访问了中关村。示范区还分别在美国硅谷、纽约、日本东京、加拿大多伦多、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澳大利亚悉尼、芬兰赫尔辛基、比利时布鲁塞尔、台北设立了10个海外联络处,负责与所在地区科技机构、企业联络,推动与中关村内相关机构的科技交流合作,为双方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提供服务。此外,中关村积极与国际知名科技园区开展国际合作,目前已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区、芬兰贸易协会、俄罗斯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等近20个国际科技创新区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国际展会方面,截止到2012年底,示范区共组织近200多家企业(组团总人数800余人)参加了多个国际知名展会,展览地区分布在美国、印度、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中关村论坛年会也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示范区正在将其逐步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创新经济论坛。(文章来源:中关村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