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亚洲战略中国 蓝海伟略战略定位系统班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靠大量成长型企业的发展作为基础,令人惊讶的是某些企业的赶超式增长,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弱小企业常常赶超强大的竞争对手,且赶超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而要成为这些成功的企业,首先就必须跨越成长的战略上的障碍。目前,中国成长型企业在战略管理上普遍存在三种现象:
一、流浪汉现象
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不知道应往哪里走。这样的企业命运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它通常会走到不想去的地方。很多中小企业家都拒绝谈战略的问题,认为战略是大企业才谈的,企业就是赚点钱,以后的事情谁知道。他们缺乏企业战略思维,经营企业喜欢“脚踏溜冰鞋”,“溜”到哪儿算哪儿。因为繁冗的事务性工作而成为“大忙人”,以至于无暇顾及企业任务、方向及战略。其实,越小的企业战略越好调整,中小企业关键在战略导向。
二、只见树不见林现象
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力是企业把握商机,求得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是企业发展中常见的错误:一方面, 企业在进行战略评价时,容易片面强调短期的财务指标,如投资收益率,销售增长率,市场份额等,而忽视长期发展指标。如此一来,势必导致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得不到保障,短时期的‘绩优’之后容易迷失方向。另一方面 ,企业在进行战略评价时,容易忽视质量指标,很多数量指标会因使用的会计方法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因此,质量指标在战略评价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缺勤率,调动率,生产质量,生产效率,员工满意度等等都是营销绩效的重要因素。
企业可以参考 《财富》杂志的标准,该杂志每年对25个产业的企业进行评价,采用关键的8项评价指标包括:管理质量,创新性,产品或服务质量,长期投资价值,财务状况,对社区和环境义务的履行,吸引、培养和保留人才的能力,对公司资产的使用。
世界营销实战大师科特勒先生曾讲过:中国的中小企业缺乏国际化的视野,缺乏和全球接触的勇气和信心。国际企业需要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需要更多的国际行业经验和外脑的支持。例如青岛的商业,国外商业企业在青岛已经赢得很好的效益,县级市的终端他们暂时不会进入,他们在等本土商业集团将当地市场盘活,就可以更快的进入。所以本土商业最好的战略方法是用中国的渠道和美国或者欧洲二流、三流的商业企业合作,利用它们的资金、行业经验进入到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去。
三、见异思迁现象
有这样一种现象,经营者在制定战略时思想坚定而专注,但没过多久他们就见异思迁了,企业往往经不住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利润增长点”的诱惑,热衷于“哪里热闹哪里赶”,忽而房地产,忽而证券,忽而生物制药,忽而保健品,不能一如既往的执行既定的战略,原先的战略被抛之脑后,企业被短期利益所左右,企业经营变成“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果企业却“在运动中消灭了自己”。
中国民营企业家要学会“拒绝机会”,因为中国企业家的商业机会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应学会拒绝与战略无关的利益机会,让自己更加专注。很多企业家匆匆进入陌生行业,没有经验,没有相关人力支撑,赚到一笔钱之后,就变得苟延残喘,直至退出该行业。
企业唯有战略准确,才能人心不散!唯有清楚定位,才能抵御诱惑!唯有独特价值,才能凸显优势!唯有聚焦一点,才能赢取成功!唯有提前规划,才能掌控变化!
为帮助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战略研究协会联合上海蓝海伟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中国企业的战略制定与实施提供智力支持,自己5月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全面开展了以“行走亚洲,战略中国”为主题的总裁战略定位实操班,上海蓝海伟略多位资深战略专家(包括周明,张月祥,乔先君等知名教授)‘一对一’为中国企业家提供现场的咨询与指导,现场实操帮助很多企业进行战略定位、战略梳理,并亲授如何制定适合企业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
‘行走亚洲,战略中国’自开展以来受到企业家们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显著效果。(文章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