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投资一带一路新走向
“鉴于目前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未来制造业对外投资即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向,因而也将成为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取向。”前不久,一份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报告(2017)》如是称。对此,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刘华芹认为,对外投资进程的延续性决定了,即使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未来“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对外投资历程仍处于相互交融状态,因而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将向四大领域拓展,即农林牧渔业、能源资源勘探开发与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际产能合作。
农林牧渔业合作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农产品进口的来源地和重要出口市场,也是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合作潜力大并且合作基础好。”刘华芹表示,我国跨国公司可在农产品贸易、农业对外投资和农业技术方面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加强合作,包括在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
刘华芹称,多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一直是我国对外农业合作的重点区域,未来各国之间的农产品流通和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外,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各方还将在农业科技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与交流;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农业资源特色及合作优势,各国企业将就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科技研发深化合作;在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合作;拓展农业优良品种资源的交流合作,促进培育优良品种技术交流,培育适合各国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与此同时,还将积极开展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技术的综合交流与合作,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在农产品质量监督、技术和措施等领域深化合作,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和园林农业。
拓展远洋渔业合作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向。跨国公司将重点建设境外综合性渔业基地,涵盖远洋捕捞、货物运输、油料补给、渔船维修等业务以及冷藏、加工、销售等后勤服务和配套设施,在海洋文化、海洋餐饮、滨海旅游、海洋教育培训等领域也将进一步深化合作。
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一体化产业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伴随各国经济发展,彼此作为能源供给国和需求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深化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作也是各国的共同利益诉求。”刘华芹称。
未来中国跨国公司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具体而言,我国跨国公司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资源勘探开发,建立境外资源生产基地;并购油气区块,建造上中下游领域的能源开发中心、加工炼化中心和市场销售中心;与此同时,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生态环境还将积极拓展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市场份额,发展风电、光伏和核电技术,打造区域能源供应网络。“油气企业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炼油厂、发电厂,延伸油气产业的下游产业链,将当地的油气资源直接转换为能源消费产品,就地加工,造福当地居民,促进对象国的经济发展。这不仅可缓解相关国家的能源紧张局面,还能在客观上保障各方长远的能源安全。”刘华芹认为。
高新技术产业将成合作新增长点
“要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刘华芹认为,我国跨国公司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打造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各方将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4项行动,投入运行联合实验室;此外,还将大力推动农业、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资源、环境、海洋、先进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医药健康和防灾减灾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使其成为各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有针对性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刘华芹表示,我国跨国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她认为,未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能合作将重点集中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领域。钢铁行业重点推动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建设;有色冶金行业重点进行境外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建材业侧重于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新型房屋等生产线建设;铁路行业重点推动周边铁路互联互通、非洲铁路重点区域网络建设及高速铁路项目建设;电力设备着重扩大国产火电、水电装备和技术出口规模,积极参与有关国家风电、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化工行业重点建设石化、化肥、农药、轮胎、煤化工等生产线;轻纺工业将在靠近目标市场的国家投资建设棉纺、化纤、家电、食品加工等轻纺行业项目;汽车制造业将在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强的国家设立汽车生产厂和组装厂;鼓励大型通信和网络设备制造企业在海外建设运营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推动工程机械企业在境外建设农业机械、石油装备、机床工具等制造企业;航空航天装备企业将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航空市场,在亚洲、非洲条件较好的国家探索设立合资航空运营企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也应加快海外投资建厂,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及销售服务基地,提升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船舶、液化天然气船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