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加速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近年来,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纺织服装产品频遭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记者在第123届广交会三期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将注意力转向产品本身的升级和配套服务领域,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提升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围绕产品本身下功夫
浙江惠隆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服装出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以前,公司会根据客户的设计稿或销售理念来生产服装,但近几年公司更加注重自主设计,由被动生产变为主动出击,产品在各大国内外展会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我们会根据国际市场的潮流风向,借鉴流行的创新理念,抓取每个季度的时尚元素,由自己的研发团队和面料工厂一起完成成衣的初步设计。”该公司业务二十五部业务员柯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了良好的开局,剩下的就是按照不同客户的要求完成最后的制品。“之前我们的服装没有自己的设计元素,登门拜访大客商时常常吃‘闭门羹’,加入原创设计后,一些大的品牌商,如ZARA等主动来联系我们了。”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与上游工厂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改变了之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以前,外贸公司的作用只是架起了客户与工厂之间的桥梁,但随着商业流通领域价格日益透明,公司与工厂由‘一单一单的合作’变为‘一年多少订单量’的合作。”柯恺告诉记者,这也是公司走工贸一体化道路的一部分,让公司与工厂建立起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近年来,一些国外客商将加工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市场,但这对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大。”浙江惠元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业务十七部业务员冯一涛告诉记者,这源自公司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而这在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是无法实现的。
浙江惠元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出口专业功能性鞋为主的外贸公司,其最大特点就是根据矿业工人、农业工人等职业特点生产舒服、安全的作业鞋。“这种鞋的原材料主要是橡胶,并以钢头、钢板等作为辅助材料,完成一双成品鞋80%还要靠手工,对技术要求很严格。”冯一涛说,公司与最大客户美国LACROSS品牌商已合作近20年,在技术、质量和劳动效率等方面的保障都远超东南亚企业。
整合上下游产业链
在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施闻雷看来,外贸行业的核心即产品和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如果能在服务方面做到质量控制、效率提升、综合成本控制,就是对客户最好的服务,这主要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来完成。“集团已与大量上游生产型企业建立了配套联系,涵盖面料选择、印染,再到生产及资金投入,加之集团建有自己的国家级检测中心,能对面料到生产整个过程进行质量把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施闻雷告诉记者,集团还成立了服装设计打样中心,对新品开发也起到了较强的支撑作用。
浙江省土产畜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深化工贸一体化建设,投资建设了桐乡凯兴、桐庐凯胜、唯登鞋业、墩头制刷、兰溪恩泽等生产加工基地,利用技术革新手段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出口商品核心竞争力。
目前,集团公司尚未在服装领域形成工贸一体化。“生产型企业做贸易比较容易,但贸易型企业做生产就相对困难一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是今后集团发展要考虑的一个方向。”施闻雷认为,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是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一大法宝。(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