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扬帆出海正当时
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谓是扬帆出海正当时。从企业自身出发,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投资便利化进程在加快,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加速重构,任何一家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融入到全球产业分工的体系之中,必须通过“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走出去”,企业可以规避贸易壁垒,获取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开展海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而推动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
如果说投资人是企业出海方向的掌舵者,那企业就是航行船上的真正实践者,只有掌舵者与实践者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企业在外发展。
如今,在国内创业已是红海一片,创业者、投资人都在寻找新的大陆和蓝海,投资机构也在积极布局海外投资市场,收割海外市场的红利。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企业“走出去”高峰论坛上,多位投资界大咖从投资角度对企业“走出去”趋势与方向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并举办了资本眼里的下一个风口专题演讲与圆桌论坛。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阿里云事业群业务总经理刘松作了主题为“技术驱动创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机遇”的分享演讲。在刘松看来,目前中国的企业出海分为大工程与大平台两个层次,一是以基建工程代表的央企,另一层次则是平台型公司,能够把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红利、网络人口包括数据红利构建输送到海外市场。
猎云网创始人兼CEO靳继磊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在迎来新的出海时机。无论是区域性的发展还是“走出去”企业数量,甚至是中国企业的业绩,都具有客观的数据,这些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大量的借鉴经验与服务。他相信,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出海创业正当时。当中国互联网有机会走向海外的时候,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肩膀上,更高的高度上,收获更大的成功。
实际上,中国企业在积累了国内发展经验之后,逐渐开始寻求更宽广的舞台,走向世界。目前,互联网企业“走出去”的区域包括欧美、日韩、东南亚、印度、拉丁美洲、中东、北非等世界各地,企业数量截至去年底已超过6000家。一些早期出海企业,也已经在收割海外市场红利。
在梅花创投吴世春看来,他们在出海领域有三个判断:一是方向变迁,出海经历了由工具到内容,再到运营的变迁,未来是泛互联网出海;二是地域机会,出海已覆盖欧美、日韩、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西亚、拉美等地域;三是竞争关系,很多国家已经变成了中国出海创业的“内战”。
对于出海企业发展要具备的核心要素,坚果资本创始合伙人王志伟认为,创新型企业“走出去”面对的是更大一片蓝海,但出海创业不是简单的模式输出,用户需求是第一考量因素。
诚然,中企“走出去”也并非一帆风顺,依然会面临来自内外部的挑战。“出海”之旅既有令人心怡的风景,也有风浪和漩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指出,企业“走出去”要立足全球市场,具备全球视野,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未来投资和贸易布局。面对风险和困难,出海企业和投资机构要“行稳致远”,要有风险意识,制定好发展策略和规划。
无论如何,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商业竞争大潮、为自身和世界带来更多机遇的过程仍在继续演进,并在一步步改变世界经济格局。(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