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中国企业强势“走出去”
“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卖出好价钱并非不可能。”漫步咖啡总经理王青荣说,无论从海拔高度、湿度和温度看,云南都是很好的咖啡种植地。
云南咖啡是在19世纪后期由法国的传教士带入并推广。云南的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云南小粒种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的独特品质闻名于世。目前,云南咖啡总种植面积高达177万亩,总产量13.9万吨,占中国的99%以上,云南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咖啡大省,而且逐步成为了亚洲主要的咖啡产地之一。
作为云南的本土企业,后谷咖啡公司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咖啡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开发种植咖啡27万亩,带动农户6万户,30余万人。云南省委、省政府也把大力发展咖啡产业列入了十三五规划。
“在创新驱动下,后谷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结束了欧洲垄断咖啡设备装备制造的历史,成本仅为欧洲的1/3,一举成为了世界除欧洲以外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本土企业。”昆明后谷咖啡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易蓉介绍说,经过30年的发展,后谷咖啡经历了贸易到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亚洲唯一的全产业链咖啡集团,中国第一个本土咖啡品牌。
目前,该公司产品在国内主要销往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电商渠道涉足天猫、京东、一号店、阿里巴巴等网上商城;国外主要销往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6年底,后谷咖啡年出口额达3.4亿美元,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云南2015年开启“滇新欧”咖啡专列,把云南的咖啡通过铁路运输,销往欧洲各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后谷咖啡从原本的30多个国家迅速拓展到53个国家。
然而,根据海关信息网的贸易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咖啡出口量为6.64万吨,约占全球咖啡出口总量的0.98%;咖啡进口量为5.92万吨,约占全球咖啡进口总量的0.81%。中国咖啡的产量、进出口量近年来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与全球咖啡的总产量和进出口量相比,中国咖啡产业仍然十分弱小。
“目前云南咖啡在种植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也没有专业机构做品质评估,所以很多咖啡店不敢用云南的咖啡。相信咖啡交易中心将有助于提高云南咖啡的种植技术,在产业链、流通链、人员培训、金融、物流等方面提供支持,潜力会很大。”王青荣说。他认为,由于缺乏好的包装、宣传以及品牌打造,云南咖啡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简单的原料供应阶段。总体上,国内咖啡产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行业现状还比较“小散乱”,亟需建立交易中心搭建桥梁,聚集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按照咖啡的消费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两大领域。据国际咖啡组织的统计,现磨咖啡占全球咖啡消费量的绝大多数,比例约为87%。而中国的咖啡消费以速溶咖啡为主,约占84%。”王青荣表示,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国内消费者的咖啡消费观念也滞后与世界潮流。
“中国这两年开始重视在咖啡种植、测评、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这对扩大咖啡生意、传播咖啡文化都是利好。”上海大嘴岛咖啡公司负责人刘萍表示,未来,更多的中国咖啡企业和胶原平台应该联合起来,努力推动国内咖啡产业向终端市场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努力让国产咖啡不仅占据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也能在国际市场卖个好价钱。(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