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与本地企业齐飞
2003年以来,国家级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七年跻身浙江省“十强开发区”,连续两届入围“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
2016年开发区共批项目35个,完成合同外资29773万美元,实到外资9817.1706万美元。
在国发5号文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国发7号文实现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出台之际,开发区又是如何利用外资创新发展的呢?为此,国际商报记者专访了国家级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副书记许哲。
国际商报:长兴经开区的内资项目可圈可点,有天能、超威、海信等一批大项目。为什么这几年要把吸引外资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许哲:过去开发区更注重培育民营经济与本地经济,招引了很多内资企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发现内资企业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技术实力上都需要向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学习。外资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甚至爆发出很强的增长能量。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客户稳定,另一方面在于自身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且不盲目扩大规模。为了给外商提供优质的投资环境,从2015年开始长兴经开区开始着手打造中德国际产业园,目前已经有13家企业签约,预计将在今年10月份开园。目前长兴经开区把招引外资工作放到高点推进,不断调整方向、完善思路、总结经验。吸引优质外资已经渐入佳境。今年国务院出台了5号文,正是经开区利用外资的“风口”。
国际商报:目前长兴经开区招引外资情况如何?外资项目以培养哪个产业链为主?下一步针对哪几个产业进行招引工作?
许哲:长兴经开区设定的目标是3年内新增20家外资企业,但2017年上半年,就成功招引外资企业11家,新增项目总注册资本共计15138.673万美元,其中不乏总投资额1.05亿美元的中外合资项目,可跟踪的优质项目比较多。目前,长兴经开区已吸引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3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江森、法国圣戈班、欧尚等多家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落户投资,主要以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工业产业为主导,通过培育“3+1”产业集群,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推动经开区主导产业向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下一阶段德国软件设计项目将入驻国家大学科技园,德国VR项目等服务业外资也即将签约。长兴经开区招引外资项目一直以来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为目标,主要涉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其他外资项目必须满足在生产工艺、技术含量、环保要求三个方面的相关条件。目前经开区已有江森、高田、百利得、波路梦等十几家行业隐形冠军企业。
国际商报:目前吸引外资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克服?
许哲:与招引内资相比,吸引外资的难度会大很多,外资项目的落地会考虑诸多因素,全面评分,然后选择得分最高的。而内资项目在选址上的评估系统相对简单一些。长兴经开区在地理位置上不及苏南、嘉兴等地,因为他们更靠近上海。另外,外资企业数量不多,没有形成集聚,也是吸引外资难点。外资企业喜欢扎堆,他们认为外资企业多的地方各方面配套比较好,营商环境更优越。目前,长兴经开区正在积极承接上海、苏南地区、嘉兴等地溢出的外资中小项目,有一定基础后,再承接外资大项目。经开区目前对上述外资企业有着优厚的投资待遇。
国际商报:在产能过剩,国家提倡“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开发区坚持招引工业外资项目是否存在压力?
许哲:“去产能”去的是传统产能,而不是新市场的新产能。举例来说,2016年至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已面临洗牌,1~4月份全国锂电池销量呈现下降态势,但大型的、有技术领先的企业的销售量仍在增长。在整体市场萎靡的情况下,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市场将遭到影响,而有硬实力的企业销售则呈现稳定、甚至增长态势。因此长兴经开区要针对这种“新产能”加大招引力度。目前,已有几个高端制造业外资项目在谈。(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