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企业国际化经营促进

新余市企业积极“走出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7-05-23

  新余作为一座新兴外向型工业小市,主动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有效地改善了新余市的对外贸易和产能结构。


  回望新余企业“走出去”


  回望新余市企业“走出去”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2006年,为新余市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探索阶段。1999年,新余国际公司获得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签约权;第二阶段,2007年~2009年,为新余市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起步阶段。赴境外寻求资源合作成为新余对外投资主要突破点。新余鑫凯公司、运达公司分别在越南、菲律宾合作开采铁矿石;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为新余市优势产业主动“走出去”阶段。其中光伏、矿业、农业、制造业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目前,新余对外投资协议累计合同总额84051万美元,完成投资45328万美元,承包工程完成1398万美元。目前,新余市已成为江西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余市企业“走出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境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逐步优化,矿业一支独大局面大有改善,占比下降为28%,而新能源上升为8%,农业12%,制造业及其他52%;第二,投资国别范围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占“走出去”企业的32%;第三,特色农业“走出去”实现重大突破。老挝养鱼市场占有率达70%,带动40多个新余农民赴老养鱼,年人均纯收入30多万元;第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由参与分包转向独立承接业务。具备资质企业增至4家,合同金额累计突破7亿美元;第五,单个企业投资规模不断增大。力德风电公司在美国完成投资13130万美元,是当年对美投资最大项目。


  但是,目前新余市企业“走出去”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中小企业融资对银行没有吸引力。融资门槛高。境内银行要求企业用境内资产对境外融资提供全覆盖担保,大大提高了融资难度;第二,“走出去”没有形成抱团效应。新余市企业投资目的地多达22个国家,行业集中度不够。由于没有抱团发展,导致参与海外项目或产品市场扩张时出现自己内部低价竞争;第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估难。对外投资需要对项目的资金来源、筹资成本、投资回收期、环境状况、国内外资源供应、市场前景做详尽的测算和论证,其风险和赢利评估较难;第四,税收风险意识有待加强。一是对我国涉外税收管理不了解,比如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管理,转让定价管理等,二是对投资国税法不了解,事前没有开展税收尽职调查。第五,缺乏专业信息支撑。对于获取专业、权威的境外市场信息企业有着极大的渴望。目前新余市虽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归集此类信息,但不够权威,全面。


  积极服务“一带一路”


  新余市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积极营造服务“走出去”企业氛围。近年来,新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率先出台了《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实施意见》;第二,构建服务企业“走出去”长效机制。市商务局、外管局、国税局、地税局成立了联合服务团队,确定了定期上门联合服务机制。同时新余市还成立了全省首个“一带一路”文化经贸促进会;第三,务实解决企业所遇困难。为企业服务,除了事前、事中服务,尤其要做好事后服务;


  实践证明,对外投资与合作,对新余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首先,直接拉动了新余市产品出口,如力德公司在美国投资建设风力电厂,直接带动出口近5千万美元;其二,参股控股境外资源企业,有力保障了原材料供应。其三,学到了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进一步推动新余市企业“走出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大财政金融外汇税务支持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支持体系尤为重要。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设立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二是积极支持合法合规理性的对外投资外汇结算。三是鼓励新余市内各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入。四是加大税收服务“走出去”企业力度。


  第二,鼓励企业抱团发展,稳妥“走出去”。原因有二:一是减少重复事前调查,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资源整合,也利于对企业权益的集中保护。


  第三,切实提高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能力。一是及时发布境外安全预警提示信息。二是将税收风险事项前移管理。三是坚持依托出口信用保险,统筹推进投资进程。四是利用银行丰富的管控经验,帮助企业合理地评估项目和经营风险。


  第四,完善服务企业“走出去”综合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四部门综合服务“走出去”企业电子平台,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文化经贸促进会作用。(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