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核心优势助贵州企业“走出去”
据国际商报讯 过去一年,全球经济总体复苏缓慢,跨国投资增长乏力,利用外资难度加大。然而随着“三区一环境”的逐步优化,贵州省外经、外资工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额为9.71亿美元,取得了同比增长20.03%的好成绩,不仅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更有力地验证了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贵州速度”。
2016年,贵州省在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收获颇丰。境外投资方面。通过备案,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遵义祥恒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贵州华俊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24家公司分别在印度、香港、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投资公司,涉及房地产开发、制药、国际贸易、信息技术等领域,贵州方累计备案协议投资额为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8.39%,直接投资净额为2.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37%。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为6.81亿美元,同比增长0.56%,全年累计新签约合同额为5.96亿美元,同比增长3.48%,项目遍及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贵州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约项目合同额为4.46亿美元,同比增长668.93%,累计完成营业额为2.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24%。对外承包工程项下累计派出劳务人员2831人。
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十三五”时期企业走出去步伐,贵州省于去年2月印发了《关于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目前第一个推动该省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综合指导性文件。意见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若干政策促进和服务保障措施。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面向全球、突出重点,互利共赢、积极稳妥”的原则,重点推动产业转移,鼓励各行业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重点支持建材、装备制造、磷化工等优势产业,以及水泥、电力、食品加工、煤化工等产能富余行业建立境外生产加工基地,促进贵州省优势产业的产品生产有序向境外转移,带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技术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
此外,由贵州省商务厅牵头,贵州省积极搭建了外经贸境外信息平台建设,旨在充分发挥窗口、桥梁、协调、服务的作用,促进贵州省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外经贸、旅游文化合作与交流。目前,第一家境外外经贸信息窗口“贵州东非(肯尼亚)商务代表处”已成立,下一步该省将继续为企业搭建东南亚、南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马来西亚、柬埔寨设立商务代表处。
4月20日,贵州省召开2017年全省外经工作座谈会,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充分总结了目前贵州外经工作的形势。他表示,当前贵州“走出去”呈现“五强五弱”态势:工程强投资弱、央企强地方弱、内功强外宣弱、队伍强人才弱、单干强整体弱。
对于下一步贵州省企业如何“走出去”,与境外国家和地区加强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马雷指出,省外经、外资企业要扎实研究好“一带一路”倡议,以工程承包为主体,以投资和劳务为两翼,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加强终端、国际人才队伍培训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