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监管新规或利好央企“走出去”
据国际商报讯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日前称,中国政府的投资监管新规将对中央国有企业(央企)产生正面的信用影响,因为这些监督管理办法有望强化央企的投资纪律和财务管理。
1月18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发布了近期修订的两份文件,旨在加强对央企境内外投资的监管,要求央企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政策和程序,以及对违规投资进行责任追究。新规要点主要包括:指导央企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包括投资计划和程序、投资项目后评价、投资风险管控、报告和评价;制定央企境内外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设定禁止类和特别监管类投资项目;要求央企投资坚持聚焦主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央企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央企应当每年将年度投资计划报送国资委,但进入国资委债务风险管控“特别监管企业”名单的央企,其年度投资计划需经国资委审批后方可实施;要求央企的年度投资计划与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相衔接,年度投资规模应与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相适应;对违规投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以及其他,国资委严重不良后果的进行责任追究。“这些监督管理办法将使央企投资决策更加谨慎,他们将更加注意投资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穆迪高级副总裁胡凯指出。
胡凯注意到,国资委将对央企的债务风险实施管控,杠杆率高企的央企将被列入“特别监管企业”名单。进入“特别监管企业”名单的央企不得因商业性和境外投资推高企业的负债率水平。因此,财务实力薄弱的央企将难以进行大规模收购。“这将防止大规模举债融资完成的交易恶化其财务状况。”
为降低风险和财务负担,新修订的监督管理办法也要求央企境外投资应积极引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民间投资机构、当地投资者、国际投资机构入股。过去几年,央企一直积极参与境外投资,重大的投资对其财务状况造成了压力,部分央企的境外投资甚至导致了损失。穆迪认为,由于监督管理办法的投资管理更为严格,对资本外流的控制也有所加强,预计央企的境外收购步伐将会放缓。“尽管如此,央企不会停止境外收购。”穆迪指出,央企将不会片面追求境外交易所带来的企业规模扩张和利润增加,而是会更多地关注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一致的投资标的,例如涉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有助于提高质量和国内产业的竞争力的并购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