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企业国际化经营促进

弄潮跨国并购大时代大有大道理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7-01-11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并购南洋商业银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并购巴西伊利亚、朱比亚两座水电站;中国化工收购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洛阳钼业收购FMDRC(铜钴业务)宣告完成……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称,2016年跨国并购热潮势不可挡,并且大型交易渐渐占据主导地位。


  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6年1~11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呈爆发增长趋势,数量和金额继续扩大,共发生海外并购案例199起,涉及交易金额2946亿元。虽然2016年前11个月完成的海外并购案例数同比下降9.96%,但是海外市场并购总交易金额再创年内新高;披露金额案例数174起,涉及交易金额3203.43亿元,同比上升50.47%。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韩青璐表示,在并购热潮下,如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以及国内经济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加大,出于避险考虑,部分企业开始关注全球化的资产配置战略。同时,受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影响,传统产业不断追求创新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传统产业需要借助跨国并购实现核心技术的积累。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的稳步推进,跨境并购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和环境的刺激也推动了海外并购的迅猛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能源及矿产行业并购热潮奔涌。截至2016年11月底,中国能源及矿业并购案例数为112起,其中跨国案例数13起,跨国并购的总资金规模为829.52亿元,占比中国总能源及矿业行业的52.04%。韩青璐认为,能源领域出现跨国并购热潮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国内能源及矿业产能过剩和政策“去产能”的压力下,企业出于战略转型的需要,借海外并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海外并购有望改善企业盈利能力。“近年来,我国大型的跨国并购以央企为主。同时,民营企业也开始积极参与跨国并购。”清科报告称,资源能源行业的特性决定了我国进行此类跨国并购要以中央国有企业为主体。企业涉足国际资源能源市场必须要有雄厚的实力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而中央国有企业多为规模超大的企业,基本上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也是主要集中在铁矿石资源和油气能源等矿产资源初级产品领域,如洛阳钼业收购FMDRC(铜钴业务)、宏达矿业收购Jagex等。“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行政主导式并购不再是绝对主导,以广大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自发式并购占比逐渐上升。”


  但韩青璐也提醒道,国内大多数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能力不足,跨国并购过程中文化融合太困难。一旦海外并购交易终止,带来的将是巨大的中间花费损失。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交易方式和结构的复杂性也给并购尤其是大型或国有企业并购带来了很高的不确定性,交易成本和方式的复杂以及交易周期长都将成为风险点,阻碍跨国并购的完成。但随着跨境并购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有以现金和资产置换为主的单一模式也将被未来日渐丰富的并购融资工具所取代。


  有统计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外资并购32起,交易金额共计257.43亿元。清科研究中心认为,人民币汇率走低及经济下行使得中国资产受青睐程度降低,但国内部分新兴行业大型企业凭借较强的国内外竞争力也吸引了外资的并购投资,苹果公司就在2016年上半年以10亿美元投资了滴滴出行。另外,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昆仑能源收购昆仑燃气涉及交易金额148.27亿元,为上半年最大规模外资并购。除去这两笔交易,外资并购总金额仍呈现持续下降状态。(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