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贸易促进 - 甘肃外贸

甘肃:共建新通道 拓展新空间

发布时间:2018-03-15

  在中(国)新(加坡)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通过国际合作打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复合型国际贸易物流通道。甘肃省2月底正式下发《甘肃省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工作方案(2018~2020年)》并向社会公开,就甘肃共建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工作从19个方面进行了任务分解,明确责任,确保落地。


  发挥新通道作用,甘肃提出,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进而辐射南亚、中东、澳洲等区域;向北与中欧(渝新欧、兰州号)班列连接,利用兰渝铁路及甘肃的主要物流节点,连通中亚、南亚、欧洲等地区。


  在全国两会上甘肃人大代表围绕“一带一路”热议了共建新通道,大家认为,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实现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在国内连通了西南和西北,在国际上连通了“一带”和“一路”,在亚洲连通了东南亚和中亚、西亚,不仅对渝、桂、黔、陇四省有重要意义,对整个国家也有重要战略意义。


  《方案》里表明,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战略布局(兰州物流中心,天水、平〔凉〕庆〔阳〕、金〔昌〕武〔威〕、酒〔泉〕嘉〔峪关〕物流枢纽,张掖、陇南、定西、临夏、甘南物流节点)。加快建设兰州、武威、天水国际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国际空港,在陇南、定西(岷县)、白银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和保税仓库。进一步强化推进通道和枢纽经济发展。


  甘肃省商务厅表示,将推进南向通道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做好南向通道班列组织协调发运工作,制定南向通道货运班列物流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我省特色产品产业优势,强化冷链物流,加密冷链班列,补齐班列发运场站配套服务设施短板,打造辐射西北的热带水果、水产品等货物分拨集散中心。打造南向通道省级物流平台。市场化整合有关物流企业,组建省级物流平台公司。利用兰州、武威、天水国际陆港集散分拨、中转枢纽的功能和优势,打造“内引外联”的国际贸易平台。推进口岸“三互”大通关建设。深化关检“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推进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在兰州铁路口岸创建关检合作示范区,为对外贸易提供便利化一站式综合服务。支持推动南向铁海联运、国际公铁联运常态化运行,创新协同监管制度,压缩口岸货物通关时间。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整合关检口岸申报系统,建设口岸“单一窗口”,实现“一点接入、联合审批、统一反馈”。


  如何利用好中新南向通道带来的机遇?甘肃人大代表们希望,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单一窗口”建设,规范对“单一窗口”的申报数据管理,支持企业通过“单一窗口”申报。通过放管服营造更加便利的通关条件,根据市场需求,打造特色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指导建成中川机场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航空指定口岸以及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肉类指定查验场,利用国检试验区创新平台开展先行先试,指导建好武威进境木材监管区;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建设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粮食和进口整车铁路指定口岸。用经贸互补带动更加开放的通道经济。(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