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贸易促进 - 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关税优惠

中企需紧抓对非投资窗口期

发布时间:2015-03-23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我国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提出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之时起,这条古老经贸交流之路就迎来了复兴繁荣的历史机遇期。


  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一带一路’雏形已经初现,正在持续释放着巨大的经济能量。”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华荣表示,中国制造应该利用“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加速走向还是价值洼地的非洲。非洲是承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理想“处女地”。“非洲是块名副其实的‘处女地’,潜力无限,在这种情况下先入优势非常明显。”一家在非洲市场深耕多年的民营建筑公司的总经理赵夏表示,由于发达国家对建筑的要求远远高于非洲的平均水平,非洲建筑业体系并不健全,一些原材料相当匮乏,需要从中国调运过来,所以成本优势和良好的国际口碑让中国建筑业在非洲大展拳脚。


  理想“处女地”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了很好的发展,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3月17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中非贸易额年均增长近30%,2014年达到22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已经连续六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目前有几万非洲人在中国经商。中国的日用品和消费品在非洲广受欢迎,同时非洲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中国市场。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总体也是持续强劲增长,去年已经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14%。今年前两个月对非洲的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了很多项目,比如说阿尔及利亚的东西高速公路、尼日利亚的高速铁路等很多大项目,合作很顺利。


  沈丹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经贸往来。将继续秉承对非合作的基本原则,积极参与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这“三大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并在金融、减贫、生态环保、人文交流等领域,与非洲朋友共同规划、设计好中非合作的新举措,在推动非洲发展的同时也将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数据显示,非洲制造业仅占全球制造业1%,占非洲GDP约10%,工业化处于极低水平。非洲消费市场规模也在扩大。2040年非洲城市人口占比将达50%;2050年将有20亿消费者,成全球最大市场,新型中产阶级超6000万。“目前中国产品在非洲主要是占据低端市场,但是非洲也有高端需求,中国产品如何经营,要看企业的经营模式了。”据和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荣群介绍,非洲陶瓷市场以批发为主,80%~90%都是低端产品。意大利、西班牙的高端产品也有进入非洲市场,但较少。此外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的消费者青睐高端产品,东非的釉面砖市场反响也很不错。


  找准着力点


  “非洲工业化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中国产能转移需抓住窗口期,应选择最合适的地方,逐步推进。”张华荣认为,当前很多非洲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提速,城镇化势头强劲,基础设施投资和服务业成为发展新推动力,新兴工业在崛起,市场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加大制造业投资,参与非洲工业化进程,可成为中非经贸合作新的亮点。但产业转移也不能盲目发展,非洲各国差异性大,多数国家劳动力效率低,生活理念和工作习惯与我国不同,语言和文化障碍加大管理难度,需要根据各国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有的非洲国家交通便利、政局稳定、政策优惠、劳动力丰富,我认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合适不过。”在埃塞俄比亚从事服装生意的张健告诉记者,投资非洲最重要的是,要找准侧重点和着力点。


  张健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埃塞俄比亚,劳动力的成本是国内的六分之一,甚至比柬埔寨、越南等国家都便宜,是服装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错的一个选择。不仅如此,如果在埃塞就地生产,还可以贴上‘埃塞俄比亚制造’的标签,销往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都会享受优惠政策,这将带给企业更大的利润。“但要选好项目、算好经济账、做好当地员工培训,把企业本地化和劳资关系方面的功课做在前头。”他说。


  当前很多非洲国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提速,城镇化势头强劲,基础设施投资和服务业成为发展新推动力,新兴工业在崛起,市场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加大制造业投资,参与非洲工业化进程,可成为中非经贸合作新的亮点。“中国企业进军非洲可以有意识地打造节点,实现以点带面。其中,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成功经验可作为示范和借鉴。”非洲经济发展研究专家林涛表示,在区域上,中国企业可选择东非地区作为产业转移重点,将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赞比亚、坦桑尼亚、安哥拉、尼日利亚、吉布堤和埃及9国作为重点国家,以打造中国产业园区为平台,通过区域、国家和园区打造节点,以点带面。


  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执行主席莫莱齐·姆贝基对记者说,非洲国家与中国合作可以学习中国发展经验,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可以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对非洲国家的贸易、投资的规模在迅速扩大,非洲国家希望通过与中国更紧密的合作,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新丝绸之路”会越走越宽广。(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