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近日,为期4天的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落幕,大会期间举办了80场经贸促进活动,掀起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新的高潮。作为外贸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增长点,跨境电商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和东盟业界的密切关注。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在会上发布的研究报告《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认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潜力较大,其合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双方应进一步采取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措施,在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的同时加快释放跨境电商蕴含的巨大能量。
跨电发展潜力巨大
“伴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合作稳定快速发展,双边的跨境电商合作也进入了‘快车道’。”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迅速。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5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增长了6.6倍,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1%。
今年是东盟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还是中国—东盟创新年,可以预见,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增势还将加快。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中国将与东盟加强创新领域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激发经贸合作新动力,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
赵萍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商产品互补性强,而且电商投资合作非常活跃,双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将为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不过,研究报告也指出,目前中国—东盟跨境电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该报告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企业认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处于一般水平,仅有24.39%的受访企业表示发展较好。
跨电发展期待更“便利”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东盟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正式生效也有两年多,再加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谈判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商机正喷薄而出。
赵萍指出,深化经贸合作提升了中国和东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为有效促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对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报告从海关通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能力及政策法规环境五个角度对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东盟整体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待提升,而且各国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较大,海关通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能力、网络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
不可否认,贸易便利化水平正显著影响着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的发展。研究报告认为,高水平贸易便利化能够有效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要素;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制度保障;金融基础完善和电子支付普及同样重要,其水平落后必然会限制跨境电商发展。“发展跨境电商仍需中国与东盟共同推进。”对于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赵萍提出了三大建议:一是通过加强网络和物流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法律法规框架、完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政策环境、提升跨境电商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双边标准的互认等举措,进一步夯实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基础。二是加大《贸易便利化协定》执行力度,建立区域贸易便利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国与东盟数据元标准化建设,按跨境电商不同模式分类监管,提升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水平。三是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合作机制,包括政府间协调机构、海关合作机制、跨境电商纠纷解决机制等。(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