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贸易促进 - 东盟自贸区政策

东盟吸金魅力大 中企机会增加

发布时间:2018-07-24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持续增加。东盟市场已经成为备受中国企业青睐的重要投资目的地。

 

  星展银行7月20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海外发展论坛。星展银行董事总经理及项目融资主管林伟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东盟国家,特别是东盟中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东盟将成为全球投资者汇聚的目的地,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东盟市场的投资机会仍会继续增加。

 

  增长将持续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地,是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截至今年5月份,中国和东盟的双向投资额累计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为860.5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新增的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为41.7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2.8%。

 

  林伟胜介绍,有统计显示,从2016年~2040年的25年间,东盟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1.5亿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如此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将产生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力设施建设等。同时,这一过程也将产生大量的劳动力和大量的需求。这些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都是机会。

 

  目前,东盟是全球吸收跨境投资第四大市场,包括三星、苹果等国际企业都在东盟国家设有配套工厂。东盟国家大量的劳动力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让这里成为制造业企业争相进入的热土。而一些能源项目也在东盟市场大有可为,包括炼油项目、电力项目在内的投资项目仍是东盟国家大量需要的。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型企业银行部主管郑思祯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在她接触的中国企业中,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很多都对亚洲地区,尤其东盟投资非常感兴趣。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兴趣仍在持续,中国对东盟投资快速增长的趋势应该还会保持下去。

 

  能源可多样

 

  目前,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领域已从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等逐步拓展到电力、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加丰富的商贸服务业。

 

  对此,林伟胜认为,能源转型是中国投资者可以关注的一个动向。鉴于能源合作也成为“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新引擎,中国企业对于东盟国家的能源市场应该有更为明晰的认识。

 

  他分析,东盟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比较大,这导致传统的大规模火电项目依然比较受欢迎,也是当地政府更为重视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也比较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

 

  另一方面,受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新能源项目也开始在东盟市场逐渐显现商机。不过,相比于动辄千兆瓦级别的传统电力项目来说,新能源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小,百兆瓦级别就算是较大的项目了,这种项目的融资相对要困难一些。

 

  林伟胜建议,中国企业如果对东盟市场的能源项目感兴趣,一方面要找准市场。发达市场较青睐新能源项目,而发展中市场反而是传统能源机会相对更多,尤其是高科技的煤电项目在东盟许多国家很受欢迎;另一方面,在项目融资的选择上,传统能源项目获得银行融资更为容易,而新能源项目更为复杂,投资者要做好融资规划。

 

  郑思祯认为,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大多习惯选择有担保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她建议,一些周期比较长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尝试项目融资方式,比如采取项目债券加项目融资的方式,这样可以在无担保的情况下进行融资,为企业创造更多便利。(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