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视察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际经济与产能合作展区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鼓励企业积极落实好“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与产能合作再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与东盟承包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比上年增长41.2%。今年1~5月,承包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达10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双方合作实施了电力、桥梁、农业、制造业等领域的一大批项目,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公路、铁路、港口等领域互联互通合作项目也相继启动。
创新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张高丽表示,中国—东盟合作符合双方利益,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造福双方人民。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的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推动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是各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中铁不仅作为施工方,同时还是项目联营体成员之一,积极参与了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的建设。”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力在“2016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表示,2015年中国中铁在创新合作方面又有了新成果,他们与马来西亚当地公司联合获得了马来西亚大马城土地开发项目的开发权。该项目位于吉隆坡市区,政府规划拟打造成为集金融、商业、文化、旅游、高级住宅及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国际经济中心。目前,该项目开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针对中国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对东盟市场承包工程和基础设施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提前统筹布局,推动在东盟市场的业务多元化发展。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特别是国际大通道,包括铁路、公路、桥梁、电力、港口、通信、新能源等领域的建设,不断在东盟市场开拓新的合作领域。
二是创新业务模式,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应不断增强资本运作和融资能力,践行PPP/BOT等业务模式,推动工程类投资、“建营一体化”等新业务的发展。
三是不断创新产融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利用好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金融平台,同时,也要通过海外股权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投资基金等形式进行融资,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当前,基础设施连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而柳工的全系列产品也正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国兵表示,目前,柳工在东盟每个国家都有长期合作的当地代理商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助力当地经济建设。同时,柳工也加大了在东盟的投资力度,2015年柳工对东盟10国经销商的投资授信额度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东盟基建市场潜力巨大
房秋晨在“2016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表示,今年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启动之年,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9月7日,在第29届东盟领导人峰会上通过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等发展蓝图备受各方瞩目。东盟宣布未来将把老挝打造成东盟与中国两大市场的多元转运中心,负责接收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分散货物。此举不仅将加速东盟互联互通规划的实施进程,还将进一步加强东盟与中国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
9月11日,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2016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来自中国驻外经商参处的代表们,分别介绍了东盟国家基建市场的新机遇。“老挝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对公路、铁路、水利的需求巨大。近年来,老挝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中国驻老挝经商参处商务参赞王其辉表示,9月初,中老两国共签署了20项合作协议,成果丰硕,内容涵盖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经贸投资、经济技术、教育等领域。“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政府向来重视对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网络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中国驻马来西亚经商参处负责人李娜谈到,马来西亚现有的基础设施能较好的为各类投资服务,同时当地政府未来的基础设施计划,也为外国投资基础建设和开展工程承包提供了契机。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处长曾文峰针对中国企业到东盟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共同探讨重点合作领域。中国愿与东盟各国根据其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围绕推进工业化、互联互通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强制造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合作。
二是务实推进重大项目合作。中国愿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加强政府间合作,共同为企业间的合作创造良好的平台;同时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实施“建营一体化”,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开展集群式投资,解决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合作融资安排。中方愿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金融机构继续参与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并提供必要的融资方面的支持,指导中方企业通过BOT、PPP等投资和建营相结合的模式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中国和东盟拓展了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的空间,然而其中存在的风险制约了经济要素的流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项目险市场开发部处长张明提醒“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注意防范风险。他表示,中国信保出具的项目险涵盖全部东盟10国,将为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
房秋晨强调,中国与东盟各国资源和经济发展互补性强,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推动下,双方各领域合作将朝着更为务实、便捷、优质的方向迈进。(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