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贸易促进 - 东盟自贸区政策

开创中国—东盟合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4-11-18

  李克强总理近日出访缅甸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这一行程的受关注程度并未因夹在APEC和G20会议之间而减少,原因是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体量巨大,影响广泛。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东盟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


  应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11月12日~14日对缅甸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13日举行的第1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同东盟十国领导人就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合作进行深入讨论,达成广泛共识。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会议亮点突出,对推进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产生积极作用。


  自贸区升级版提升经贸合作


  在过去的10年里,自贸区建设一直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点。而随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由“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也步入了新的高度。李克强在会上也表示,中国与东盟正在努力争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尽快完成,中方愿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协定谈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核心就是进一步把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对部分产品实施零关税,进一步促进贸易往来,是一种符合潮流的做法。“去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是4400多亿元,2015年的目标是要达到5000亿元,通过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这一目标是容易实现的。此外,自贸区的升级版还会促进人文交往,这个外溢效应也很重要。”阮宗泽说。


  自2002年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8倍,东盟十国的人均GDP增长了2倍多。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东盟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


  “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一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海上合作时遇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会上,李克强阐述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他表示,南海形势总体是稳定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也是有保障的。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海上务实合作进行了密切有效的对话与沟通。“我们明确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同意积极开展磋商,争取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并已取得早期收获。中方倡议有关国家积极探讨共同开发,有效管控分歧。”李克强表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和商谈“准则”,促进彼此沟通与互信,扩大共识与合作,努力让南海成为造福地区各国人民的“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南海行为准则’是对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推进。该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对维护中国主权,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南半岛研究室主任褚浩表示。


  阮宗泽也认为,由于海洋特别是南海问题比较突出,一定意义上波及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李克强总理提出成立海洋合作中心,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就是希望用合作的方式限制消极面,做大双边共同利益的蛋糕。(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