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 - 贸易促进 - 东盟自贸区政策

助推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合作

发布时间:2014-09-25

  今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走过了11年的发展历程。11年来,伴随着博览会的成长,由商务部合作司主办、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承办的国际经济合作展区已成为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承包商会副会长王玉成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促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合作展区及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对促进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区亮点纷呈


  谈到今年国际经济合作展区的特点,王玉成欣喜地表示,今年,展区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往年均为“走出去”组展。作为展示我国对东盟投资合作的成果和企业实力的窗口,展区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及东盟各国政要的高度关注,参展单位报名踊跃。近几年,展位和面积供不应求,需要大量的时间协调布展。二是往年部分参展单位采用普通标准展位;今年展区23家企业及机构,195个展位、1660平方米的展馆面积,全部进行了特装。三是展览展示与专题活动相结合。今年,配合“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举办了金融服务贴近企业介绍会、中国—东盟市场法律说明会等10多场活动,满足了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的需求。


  据统计,11年来,东盟博览会投资合作专题共收集国内外投资项目3万余个,签订国际合作项目投资总额570多亿美元,签订国内投资合作总额910亿美元。作为该专题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经济合作展区为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投资合作、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


  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企业累计在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18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1250亿美元,双方共同建设了能源、交通、农业及制造业等一大批重点项目。


  王玉成表示,东盟是我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要传统市场,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是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现实选择。


  王玉成谈到,近年来,国家对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我国领导人在高访时大力推动双边基础设施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合作中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为21世纪我国对外经贸合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王玉成认为,建设“一带一路”及东盟各国根据自身需要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项目机遇。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泛亚铁路”是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海陆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互联互通建设还涉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光纤通信等,共同构成立体互联互通大格局。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和“泛亚铁路”建设,中国企业在港口的建设和运营、交通运输建设、房屋建筑、电力及通信等诸多领域都大有可为。


  同时,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和企业自身遇到的挑战也不容回避。


  王玉成表示,从行业整体看,市场结构不合理和业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在国际承包工程的中高端市场业务非常少,在传统和新兴市场均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等问题。承包工程企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国际经营人才短缺、属地化经营水平和社会责任工作有待提高的问题。


  2014年是打造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王玉成强调,承包商会愿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不仅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到东盟国家承揽基础设施项目,更支持和引导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展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