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贸易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法律

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引擎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5-10-19

  据央行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3.1万亿元。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


  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创历史新高,排名前三的美元、欧元、英镑所占份额分别为44.8%、27.2%、8.5%。


  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央行货币互换协议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三大“引擎”。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经跟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了总额超人民币3万亿元的央行货币互换协议;截至8月份,人民币结算占全球支付市场的2.79%,排在美元、欧元、英镑之后,列世界第四位。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正式讨论是否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从目前的形势看,利好消息不断:一、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交易量第三大的货币、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二、IMF总裁拉加德10月9日透露,目前IMF对SDR货币篮子是否应该将人民币纳入其中的技术评估已基本结束,正在敲定最后的评估建议。


  支付格局:市场份额全球第四


  在全球支付市场,人民币的市场占有率从2012年8月的0.84%到2014年1月的1.39%,再到2015年8月的2.79%,拓展的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已经成为英国毅联汇业(ICAP)旗下电子交易系统(EBS)平台交易量第三大货币,超越了美元兑瑞郎和欧元兑日元等组合。EBS外汇策略主管Jessica Roberts称,过去一年,每天离岸人民币现汇的交易对手方数量增长了50%。尽管距欧元和日元(兑美元)还有一些距离,但人民币现为EBS上交易量第三大的货币。


  不久前,国际支付商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SWIFT)公布,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创历史新高。排名前三的美元、欧元、英镑所占份额分别为44.8%、27.2%、8.5%。根据SWIFT提供的资料,8月全球的人民币支付额增加9.13%,而所有货币支付额减少8.3%。


  截至8月,全球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国家有100多个,90%的支付集中在10个国家,新加坡占比高达24.4%,英国紧随其后占到21.6%。该机构指出,8月份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海外交易数量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0%,首次在一个月内超过100万笔。


  在全球支付市场,人民币的市场占有率从2012年8月的0.84%到2014年1月的1.39%,再到2015年8月的2.79%,拓展的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人民币支付在国际市场的快速增加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重要标志。”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据记者采访时指出,“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等领域的支付量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时事评论员谭浩俊表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地位提升的原因很多,如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增多、对外贸易不断加强、在英国等国家设立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经济活动、加快建立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等。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如今,中国是全球外贸规模最大的国家,经济总量排名全球第二,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根基所在。


  离岸市场: 货币互换超3万亿


  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做了很多探索及试点的工作,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工作都比较成功。


  近年来,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做的努力与变革更是一步紧接着一步。


  从2009年中国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之后,中国的资本账户开放的速度就呈现加速之势。香港、新加坡、伦敦三地快速形成了人民币离岸资金池,人民币离岸债券的发行广受热捧。而随着RQFII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全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提高至2.96%。与此同时,金融交易逐渐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份额上升的主要力量。2014年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计价支付功能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本和金融交易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2.8%。2014年人民币直接投资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日趋繁荣,2014年国际债权和票据发行量达47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


  目前,中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初具规模。据央行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3.1万亿元。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


  “尽管中国尚未完全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也尚未实现完全的可自由兑换。但是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其实在很多时候都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一位银行人士据记者指出,“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做了很多探索及试点的工作,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工作都是比较成功的。”


  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正式上线运行,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为全球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的支付清算体系。这一系统被称为人民币全球支付的“高速公路”。今年3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工作。据悉,该系统将支持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跨境融资和跨境个人汇款等业务。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将大大便利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汇率改革:在岸离岸汇率走势贴合


  如今人民币已经告别单边升值的时代,虽然目前人民币整体呈现小幅贬值的趋势,但是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更多地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


  10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408,较前一交易日下调177个基点,结束此前的八连涨,并创下8月13日以来的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8月11日,央行宣布进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的改革,从而引发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强烈预期进而导致人民币连续多个交易日出现大幅下跌。在央行多次出手对汇市进行干预之后,进入9月人民币汇率走势逐渐企稳。


  9月25日,人民币在岸汇率以6.3741收盘,此后数个交易日在岸汇率持续走高,并在10月12日大幅上涨233个基点报收于6.3230,创下了今年3月20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同时,也是人民币在岸汇率近期连续第八个交易日走高,6.3230的收盘价也创下了8月11日汇改以来的两个月收盘新高。此前,人民币在岸汇率最低曾跌至6.4172。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在在岸汇率带动下逐步走高。自10月以来,离岸人民币汇率与在岸汇率的价差基本抹平,并已持续多个交易日小幅高于在岸汇率,10月12日更是大涨188个基点。


  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双双走强的背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走出了八连涨的态势。10月13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显示,当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设于6.3231,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调175个基点。至此,自9月25日以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连续八个交易日出现上调,累计涨幅达560点,创两个月新高。


  “央行的‘811汇改’将人民币汇率进一步推向了市场化,从近期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并非如外界所臆测的那般,人民币大幅贬值是为了提振中国的出口。”上述银行人士表示,“如今人民币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的走势更加贴合,也更能反映各种市场化的因素。”


  “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很可能会因第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影响而走出一番贬值势头。但是,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贬值。”该银行人士进而指出,“尽管,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这份答卷交得难如人意,但是市场已经对此有所预期。”


  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美期间,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更是向全世界公开明确地表示:“8月11日,中国完善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加大了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目前,人民币汇率偏差矫正已初见成效。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我们将坚持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改革方向,允许人民币双向浮动,我们反对搞货币竞争性贬值,反对打货币战,也不会压低人民币汇率刺激出口。”


  10月13日公布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17.8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万亿元,下降1.8%;进口7.63万亿元,下降15.1%;贸易顺差2.61万亿元,扩大82.1%。第三季度出口增速继续回落。而10月14日公布的CPI及PPI数据也不乐观,受到基数较高以及食品价格有所回落的影响,9月CPI同比增速出现超预期回落,同比增幅仅为1.6%,而PPI跌幅持平于前值,已连续43个月负增长。


  “受经济数据影响,预计人民币汇率会出现一段震荡回落的行情。而这恰恰也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奚君羊表示,“汇率市场化对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上述银行人士指出:“如今人民币已经告别单边升值的时代,虽然目前人民币整体呈现小幅贬值的趋势,但是市场并未形成人民币单边贬值的预期。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更多地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


  “而除了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从近期中国央行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各种操作来看,说明央行完全有能力稳定人民币汇率。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中国经济虽然增速放缓,但是硬着陆的可能性甚小,未来中国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而这样的环境也将是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消息指出,中国央行拟于近期将银行间外汇交易时间由目前的16:30延长至23∶30,使中国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能够覆盖欧洲交易时段。


  事实上,对于延长外汇交易时间这一说法,早在8月11日央行新闻发言人就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问题答记者问时已被提及。再被问及下一步推进汇改的安排时,央行发言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随后,在8月13日央行就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又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易纲表示:“延长交易时间意味着,我们是亚洲时间,我们会考虑伦敦开市以后,甚至考虑纽约开市以后,怎么样更好的衔接,这样更方便使用者,也引入合格的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如果央行拟延长外汇交易收盘时间传闻属实,将有利于海外央行、金融机构等参与人民币外汇市场,加速中国外汇市场融入全球汇市。此外,还将有利于在岸价格填补夜间时段真空,完善人民币价格发现机制,加强离、在岸市场的互动。“某种程度上也便利了企业开展外汇业务,未来的方向将是建立5×24小时连续交易,离岸、在岸价格统一的全球性人民币外汇市场。”


  纳入SDR:可能性大于七成


  人民币在操作性、透明度及影响深远程度方面足以进行24小时交易,人民币如果能纳入SDR货币篮子,将有助于各国在交易中使用人民币,在货币储备中增加人民币,从而增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


  关于人民币将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五种货币,一直是近一两年来市场所热衷讨论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阶段性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将于11月正式讨论是否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各方透露的迹象看,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的可能性应该大于七成。


  IMF总裁拉加德近日在利马举行的2015年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上说,将在“不久的将来”公布人民币是否被纳入SDR货币篮子,正在敲定最后的评估建议;根据程序安排,IMF将在2015年底之前向其董事会提交这一技术评估报告。IMF的SDR评估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货币发行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二是该货币可自由使用。


  而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被看作“完全可兑换”的问题,EBS市场主管Darryl Hooker称:“我们认为人民币在操作性、透明度及影响深远程度方面足以进行24小时交易。我们现在确实将其视为一个主要货币。”


  今年4月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系列会议发言时明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后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中国正在努力找机会实现的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不再是基于完全或可自由兑换这样的传统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从全球金融危机吸取了经验,中国将采用有管理的可自由兑换。”


  IMF副总裁朱民在世界银行年会上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应相应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能否走出去,能否作为交易货币和贸易清算货币,对中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他说,人民币如果能纳入SDR货币篮子,将有助于各国在交易中使用人民币,在货币储备中增加人民币,从而增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同时,如果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也将是IMF首次将新兴经济体货币作为储备货币,这将是新兴经济体货币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的表现,为IMF提供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美国驻IMF前执行董事梅格·伦德萨杰对新华国际说,IMF执行董事会下月讨论的主要依据来自IMF员工准备的评估报告,其中将主要评估中国在推进人民币自由使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伦德萨杰认为,总的来看,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IMF执行董事会将有可能批准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从IMF最大股东美国在近期的表态来看,似乎也加大了人民币即将被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埃德温·杜鲁门说,中国领导人上月底访美期间,美方明确表示在人民币符合IMF现有标准的前提下支持人民币纳入SDR篮子。如果IMF员工评估报告认为人民币符合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标准,那么美方会支持这一决定。从这点看,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极高。不过,他也指出,IMF执行董事会也有可能将最后决定时间推迟到明年某个时候。


  10月9日,中国财政部发布公告称,将从四季度起按周滚动发行3个月记账式贴现国债。中金公司认为,此举进一步为人民币加入SDR的货币篮子铺平道路。作为一项储备资产,SDR利率是在其构成货币3个月期国债利率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有效的3个月期国债市场是一种货币加入SDR篮子的技术前提之一。


  “人民币在今年末明年初加入SDR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除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中国还加大了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的力度,未来资本账户的开放会有比较大的进展,比如QFII和QDII将逐步放开,主要体现在监管审批的松动以及新建和已有机构规模的扩大上。这些都为我国加入SDR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来源:中财网)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