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部能源大省 甘肃省能源建设蓝图展望
6月10日,酒泉瓜州北大桥风电场330千伏升压站工程正式签订总承包合同。这项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风电升压站,是国内外所有风电升压站工程中第一个由35千伏升压到330千伏的大型变电工程,也是甘肃“陆上三峡”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第一个330千伏电压等级的升压站。
数项第一使得该工程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6月19日下午,当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同志来到瓜州北大桥风电场时,只见这里塔架林立,洁白的风机轻舒长臂,在千古长风中缓缓转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感慨地说:“站在全国的角度来看,甘肃的风力、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新能源总量可能要超过三峡!”
不见火,不见烟,就可以烧开一壶水。敦煌市农民周灵禄利用室外的“太阳”一边烧水做饭,一边给客人们演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他和邻居们拥有的太阳灶等系列太阳能产品,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太阳能、沼气、风电等清洁能源正在走进千家万户,各尽所能,为陇原群众带来光明,带来温暖。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
我省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水电、风力资源,它们正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动力。
为使能源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携手共进,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打造西部能源大省、再造“陆上三峡”的战略决策,着手建设陇东地区能源化工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与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基地,以及黄河甘肃段剩余水电资源开发等能源建设,扩大兰州石化原油加工和化工生产能力,建设国内一流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并依托长庆油田建设庆阳石化基地等。一个个“大手笔”,勾勒出了全省能源建设的宏伟蓝图。
联合国国际太阳能中心主任、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说,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甘肃在满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加大开发力度,逐步纳入到国家“一盘棋”中,为其他省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光”和“热”。
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煤电等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2008年12月18日,一份《甘肃省宁正煤田矿区总体规划》摆到了杜鹰等国家发改委领导的案头。宁正煤田的建设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国家国土资源部通报,我省煤炭预测资源储量为1428亿吨。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的资源量179.8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72.6亿吨,主要集中在平凉、庆阳及中部白银、兰州辖区。其中,陇东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分布集中、赋存条件好,预测资源储量1363亿吨,占全省预测资源储量的96%;千米以浅预测资源储量达183亿吨,探明煤炭资源储量86.78亿吨,未受破坏的整装煤田,勘查开发前景广阔,是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规划建设重大项目巨大而宝贵的资源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甘肃煤炭工业已形成煤田地质勘探、研究设计、建设、开采、洗选的开发体系,煤炭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煤炭产量迅速增加,安全生产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煤炭生产中,正逐步淘汰落后的“巷退式”、“高落式”和以掘代采的采煤工艺,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约70%的煤矿安装低瓦斯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特别是我省靖远、窑街、华亭三大矿区的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100%和95%以上。同时,庆阳煤炭资源开发已拉开序幕,宁正煤田及环县沙井子煤田开发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华能甘肃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王力军分析说,“目前,陇东地区生产矿井占用资源量仅占探明储量的21.5%,开发潜力巨大,具备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的资源条件,适宜开发建设成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丰富的风力、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将是甘肃起飞的“引擎”
调研中,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司长秦玉才说,甘肃在抓住煤炭资源发掘不放松的情况下,要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丰富的风力、太阳能、水电等新型能源的开发上。他说:“新能源将是甘肃起飞的‘引擎’。”
的确如此,对于风电等开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了厚望,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思想。
我省是全国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区之一。根据最新分析成果,全省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左右。河西北部区域为风能资源丰富区,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风速时数在6000小时以上。其中,瓜州县被誉为“世界风库”,玉门也常被人们称为“世界风口”。酒泉境内的阿克塞县、金塔县和肃北县马鬃山镇等地区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可见,酒泉风电开发及建设有着无可比拟的潜在优势。
面对风电开发的广阔前景,省委、省政府成竹在胸。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曾明确指出:要抓住新能源建设发展的机遇,把风电产业做大做强,力争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实现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目标。
根据这个蓝图,2007年底,省发改委组织完成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全面启动了酒泉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世界风库”正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借着国家加大对风电等清洁能源投资的“东风”迎风而上。目前,国家已将甘肃确定为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之一。并且,酒泉风电基地一期38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已获国家核准,二期已按国家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正在开展500-800万千瓦规划及前期有关工作。规划到2010年,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516万千瓦,到2015年达到1271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远期风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
在甘肃,天上的能源远远不只风,还有丰富的太阳光。
时值仲夏,灿烂的阳光,铺天盖地洒在甘肃浩瀚无垠的戈壁大漠上。在许多人眼中,如此强烈的光照,让冰河干枯,让土地荒芜。但在中国第一所太阳能科研机构——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的创办者喜文华看来,取之不尽的阳光背后,蕴藏着用之不竭的光电能源。
“得阳光者得发展,得阳光者得未来,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喜文华用这种“格言式”语句来描述自己对光伏产业将在西部率先崛起的信心。
喜文华的信心,来自于身边强烈的太阳光。甘肃地处大西北,生态环境恶劣,其特定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使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太阳辐射量约在4800-64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1700-3300小时之间。其中,河西走廊和甘南高原是省内太阳能最丰富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别为5800-6400兆焦/平方米和5800-62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达3000-3300小时。
“甘肃经济发展滞后,燃料供应困难,价格昂贵,利用太阳能特别适合甘肃省情。”喜文华进一步分析说:“甘肃是全国太阳能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最早的省份之一,但是,全省的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产业比较分散,未形成规模。”虽然我省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却依靠多年科技积累,业已成为我国最早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省份之一,太阳能领域的许多开拓性工作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喜文华的信心,还来自于光伏产业在我省的重要“战略布局”。
今年3月底,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特许项目启动,这是继去年12月底,甘肃在武威建成0.5兆瓦太阳能光伏并网型荒漠电站后,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荒漠电站。一批重大光伏电站项目也在谋划之中。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主任科员韩江舟在调研中说,敦煌的光电基地和邻近的酒泉风电基地联袂,将使甘肃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甘肃石油探明率11.3%,与国内石油资源平均探明率39%和国际石油70%相比,勘探潜力还很大
当全球金融海啸波及到实体经济时,人们的目光再次聚向了能源安全。作为当下能源家庭里的“主角”,石油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年新开发的庆阳西峰油田,以其1.08亿吨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3亿吨的控制石油地质储量,成为国内近10年来发现的陆上大型油田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中东油田”,它的举手投足,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我省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玉门和长庆两个油区,资源储量12.4亿吨,截至2007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6.9亿吨,探明率11.3%。其中,庆阳探明储量3.72亿吨,预计油气总资源量为28.47亿吨,探明率12%。这与国内石油资源平均探明率39%和国际石油资源探明率70%相比,勘探潜力较大。另外,庆阳煤田煤层气储量丰富,有13588亿立方米的煤层气预测资源量,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30%。长庆油田公司去年用试探的成果再次支撑了“储量丰富”这个观点:在环县—马岭、合水—宁县两个目标区内有623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预测储量。“这是现实且极具工业价值的资源。”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冉新权如此评价。
显然,庆阳油区在全省石油能源建设中举足轻重,位置显赫。所以,研究和展望庆阳石油发展,或可知微见著,勾画全省能源未来全景图。
庆阳是我省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是长庆油田的诞生地和主产区。长庆油田自1969年勘探开发4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延长油矿集团等中央大型企业落户这里,奠定了雄厚的管理、开采、炼化基础。2008年原油生产量295万吨,原油加工量达到115万吨。而且,目前西峰油田的含油面积还在扩大,白马、板桥、董志、什社、固城川五个含油区的储量还在增长。长庆油田对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作了这样的评价分析:盆地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盆地油气聚集特征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庆阳地处盆地西南部,含油地层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庆阳石油品位属含硫石蜡中间基原油,是较好的汽煤柴油和润滑油生产原料。
省政府正在酝酿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中,石油化工被列入未来3年间的重点振兴目标。规划通过酒泉青西盆地、庆阳西峰油田及华池等油区低渗透井的开发建设,力争2011年全省原油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远期,全省原油加工总能力接近4000万吨。
打造西部能源大省,就是要以河西地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将河西建成我国重要的特大型新能源基地。以陇东地区煤炭资源开发为重点,建设亿吨级煤炭、千万千瓦级煤电,打造陇东南煤电基地,最终实现陇煤外运和陇电东送。
面对自然存留给这一方热土的希望,甘肃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昂扬斗志谱写着壮丽和辉煌。
在探索和激情理性的跋涉中,甘肃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思想和智慧披荆斩棘,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