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网站!

首页>贸易促进>ECFA政策

ECFA货物装上“电子身份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 www.ccpitgs.gov.cn 2014-04-25

  以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项下的货物原产地信息,主要通过人工识别,不仅影响了通关效率,也有原产地欺瞒的风险。


  自今年4月1日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上线后,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


  记者近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上线半个多月来,两岸海关借助该系统实时更新共享了ECFA项下货物原产地信息,真正达到了两岸双方的“严密、高效、安全”监管。


  截至4月15日,陆方海关通过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收到台方海关原产地证明1225份,报关单1265份。


  对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表示,该系统实时传输经出口方海关验核后的原产地数据,开创了两岸海关信息合作电子化的先河,对深化两岸海关交流,提高通关便利和防范原产地瞒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确保ECFA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及后续《货物贸易协议》顺利实施的重要技术保障。


  据了解,原产地证书是企业享受ECFA优惠关税待遇的重要凭证,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上线后,两岸海关可实现有关原产地信息在内的海关数据的实时传输、比对。


  4月1日9时,在黄埔海关申报进口的石油树脂和网布成为两岸海关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上线运行首票进口货物。上线首日,按照新的填报方式向陆方海关申报进口并审结通过的台方货物共计133票,货值1321.6万美元,涉及99家进口企业。


  海口海关下属海口港海关接单关员陈静介绍说:“以前,我们是通过人工识别ECFA原产地证书真假的,这个系统上线后,我们可以看到台方海关实时传来的电子数据,不仅提高了通关速度,还有效避免了持假证或者其他不规范现象。”“有了这个系统,ECFA货物就像有了‘电子身份证’一样。”厦门海关隶属高崎机场海关审单关员小姜也有同感,“通过这个系统,进口企业也可借助该系统了解货物原产地信息的真假,便于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年来,两岸贸易快速发展,特别是ECFA的签订,更使得两岸贸易往来蒸蒸日上。


  数据显示,2013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972.8亿美元,同比上升16.7%,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7%。其中,大陆自台湾进口ECFA项下受惠商品的货值为113亿美元,关税优惠为49.1亿元人民币。(文章来源:商报网)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甘肃商会
值班电话: 0931-8844886
网站备案号: 陇ICP备180008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