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缅合作带来新机遇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迎来了10岁生日。经过10年的共同努力,中国—东盟已经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并且取得丰硕成果。日前,国际商报记者就“中国—东盟博览会为中缅合作带来新机遇”及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
记者:对于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10年来取得的成就,您如何评价?
杨厚兰:中国—东盟的合作是世界上合作最好的样本。我们在1991年建立对话伙伴关系,到2003年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进入了快车道。10年来,我们之间的合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也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看:
第一,双方坚持相互尊重,政治互信不断提升。双方已经创建了差不多40多个合作机制和沟通平台,谋和平、求发展、求合作已经是双方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第二,坚持互利共赢,各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果。中国—东盟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后,经贸关系拓展得非常快,2012年,双方贸易额超过4000亿美元,10年里增长了8倍,中国对东盟投资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
第三,坚持构筑友好社会人文互动成效显著。据我们统计,2012年双方人员往来达到了1500多万人次,每周往来航班1000多架,文化、教育、新闻和民间团体的往来日趋密切。这种往来为增进双方的互信、夯实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坚持和平互信,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我们在湄公河领域的安全执法合作、海上安全合作、防洪防恐领域的合作都在逐步往前推进。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处在一个继往开来、快速推进的历史新起点,我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前景非常乐观。我相信推进这种战略关系是双方的共同意愿,肯定会携手合作,为了本地区及各方的利益作出贡献和努力。
记者:您觉得这10年来,中缅双边关系取得了哪些进展?
杨厚兰:中缅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合作关系,当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新的复杂因素,但是中缅友好合作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悠久,又是重要的邻邦,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有明显的成效。
从政治领域来看,我们双方一直是重要的伙伴,高层互访一直没有间断,通过高层互访增进了相互间的政治互信,现任缅甸总统吴登盛就任总统之后已经两次访问中国,中国领导人也是不间断地访问缅甸,不断提升双方的政治互信,对国内多个领域的合作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治领域,应该说我们有坚实的基础,双方一直是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从经济领域来看,两国的基础非常好,缅甸包括农业、文化、矿产、水利在内多方面的资源都很丰富,中国拥有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双方互补性非常明显。两国互为近邻,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合作领域也很宽广。中缅贸易额去年已经接近70亿美元,也就是说,从2002年算起,已经增长了8倍,中国成为缅甸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对缅甸的投资,到去年底累计达到200多亿美元,从2002年的第十跃升到第一位。目前尽管我们有个别的项目暂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双方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一定能够妥善解决分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社会人文交流方面来看,因为两国文化相近,人文交流也是在不断发展。这些年两国人文交流非常活跃,各类社会团体不断互访,艺术家、文艺团体积极到对方国家演出。比如,2011年11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缅甸演出,《千手观音》等精美的节目在佛教众多的缅甸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近日,《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缅语版也在缅甸开播。另外,在媒体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也有很多,包括今年底要举办的东南亚研究会,我们对开幕式的设计等等也是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应该说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增进了人们的传统友谊,传承着中缅之间的情谊,为两国各领域合作构筑坚实的社会基础。
从双方在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合作来看,中国和缅甸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多年来我们在国际和地区很多问题上作为发展中国家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诉求,观点也非常相近,所以我们在这些领域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和合作关系,我相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从缅甸的角度来看,对中国—东盟合作一直是坚定的支持者,明年缅甸将接任东盟主题国,相信在这方面的合作会稳固地向前推进。
记者:今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10周年,您觉得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促进双边关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杨厚兰:10年里,每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都受到相关各方的重视,从高级领导人到民间团体、经贸组织,都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说这个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开创全方位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的一个重要平台。建立这个平台对中国和东盟关系,包括中缅双边关系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积极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扩展同各方的关系,这已经成为一个亮点,推动双方的相互投资和经贸关系,为各个领域的合作奠定了沟通的渠道。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也促进了中缅两国优势互补,增进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效果非常明显。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推进,它的意义越来越明显,各方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为中缅关系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利用好这个平台,我想也是各方的意愿。
记者:对于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中缅两国老百姓之间的相互了解,请问缅甸一方有什么计划?
杨厚兰: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大在人文交流领域的投入,我们每年都邀请各种社会团体、政党、媒体去中国访问,我们也开办了许多的培训班,为东盟国家,包括缅甸,培训各领域的人才。在这个领域,应该说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势头,现在媒体开放之后,我们国内媒体已经开始进入缅甸,和缅甸的新闻界开展更多的合作。从社会团体来看,缅中友协到中国访问,跟各方沟通的效果也非常好。加强社会团体人文领域的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想实现民相亲、心相通,就得加强民间的交往。所以,从我们国家来看,我们一直重视,特别是这些年来不断加大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应该说这种交往会越来越频繁,它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会越来越明显,对于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会构筑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文章来源: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