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勇:掀起对外开放新浪潮 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运营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已由内地西南边陲变成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沟通华南与西南的重要桥梁和平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我国对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应该如何主动服务国家的开放战略,推动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管理学博士黄志勇。
积极推动国家在南宁创建“中国—东盟银行”,力争把创建“中国—东盟银行”的战略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
记者: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近年来,广西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成为连接多区域合作的国际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在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您认为广西应该如何延续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服务国家的开放战略?
黄志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功经验的肯定,也强调了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主题,表明了我们要以更主动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探索中,广西最突出的优势在区位,最根本的出路在开放,这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如何发挥广西开放合作的最大优势,努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是当前和今后事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回顾广西前两次大开放浪潮,每一次大开放浪潮都有一个总抓手。第一次浪潮是1992—1997年(1998—2002年客观上进入调整期),总抓手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第二次大浪潮是2003—2007年(2008—2012年实际上是此次浪潮的延续),总抓手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即将迎来第三次大开放浪潮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抓住国家酝酿筹建“东盟银行”的有利时期,积极推动国家在南宁创建“中国—东盟银行”,力争把创建中国—东盟银行的战略构想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广西掀起对外开放新浪潮、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的关键所在,也是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先行示范区的关键所在。
中国—东盟银行的定位类似于一个新型的亚洲发展银行,将兼具商业银行与政策银行双重性质 ,中国及东盟10国为主要参与者,其他国家如日本和韩国也可以参与进来。作为一个区域性金融机构,中国—东盟银行将由中国主导并牵头成立,既致力于向越南、柬埔寨等金融发展落后的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向东盟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国在东盟投资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因而具有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性质。其成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提供贷款、担保和技术援助以及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主要成员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减少成员国贫困人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各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东盟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中国—东盟银行的建立对中国和东盟各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格局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创建中国—东盟银行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此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2011年,东盟首次跃居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继续保持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为36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银行的边贸结算也迅猛增长。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客观上需要一个专门的银行来为其处理各种边贸结算业务。中国—东盟银行立足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致力于整合区域化金融市场,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提供专业的符合地域特色的银行服务,是促进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做大做强、促进中国—东盟边境贸易结算统一规范的最佳选择,也是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迫切需要。
创建中国—东盟银行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重整经济的需要。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经济决定金融;但金融对经济也有反作用力,金融的合作与发展必然也能促进经济的进步。因此,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推进以及中国—东盟区域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都有大的意义。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盟的经济遭受重大打击。2008年开始的由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相对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还是给中国和东盟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创伤。因此,总的来说,建立一个机构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后能给与一定的帮助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东盟银行旨在增强中国与东盟之间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维护区域金融的稳定,在中国—东盟区域设立该金融机构顺应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潮流,是各国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重整经济的迫切需要。
创建中国—东盟银行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东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站,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巨大压力支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中国—东盟区域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在东盟国家开始出现。而中国—东盟银行的建立,因其能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从而能增加人民币在贸易中的使用率和流动性,提高人民币的区域贸易地位和信赖度,从而使得人民币逐渐成为区域通用货币,被人们使用和储藏,并最终慢慢从区域货币过渡到世界货币。
创建中国—东盟银行是提升中国—东盟区域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中国—东盟银行的建立是中国—东盟之间贸易与投资发展的助推器,能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能有效地提升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参与性,能增加中国—东盟区域的开放开发程度,使之与世界金融市场接轨,能提高中国—东盟区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从而能有效提升中国—东盟区域国际话语权。(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