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中国—东盟开放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到广西考察时,就中国—东盟博览会作出了重要指示:夯实提升中国—东盟开放平台,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各有侧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高层对话平台以及专业合作平台,畅通“南宁渠道”。
总书记的讲话为东博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东博会始终把服务、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办会使命。本届东博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题,进一步推动合作机制创新,提升对话平台实效,“南宁渠道”日益畅通。
完善新机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06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东博会共办方达成共识,决定从第4届东博会起实行主题国机制,即每届东博会确定一个东盟国家出任主题国。主题国领导人亲自率团出席,代表东盟在东博会开幕大会上致辞,举办主题国国家推介会、出席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魅力之城”开馆仪式等系列活动。
十年过去,今年文莱将第二次出任东博会主题国。文莱苏丹将亲自率团出席第14届东博会。文莱驻华大使张慈祥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作为主题国,文莱对本届东博会高度重视。今年文莱的参展商为历届最多,达到上百家,一些企业是首次参加东博会,他们将展示具有文莱特色的商品。
2014年,东博会设立“特邀贵宾国机制”(2017年改称“特邀合作伙伴机制”),把合作区域从10+1向10+6,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延伸。澳大利亚、韩国、斯里兰卡先后担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组织高级别经贸代表团出席东博会、举办了多项经贸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东博会创新工作机制的步伐没有停止。东博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介绍说,东博会把本届“两会”放在区域合作的大格局下进行谋划,着力推动“一带”与“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实现五个“首次”:一是首次邀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担任特邀合作伙伴,首次举办面向东盟以外的高层论坛——首届中哈地方合作论坛;二是首次设立“一带一路”展区;三是首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西端的英国举办“一带一路”专题活动;四是首次通过开幕大会宣介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并在会期安排南向通道冷链物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建设等活动。五是首次举办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图片展。
助推高层对话和专业合作
13年来的实践证明,东博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友好往来、经贸促进和社会人文等多领域合作交流的大平台,成为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助推器。
每年的东博会,都会举办东盟国家领导人与企业家圆桌对话会、部长级磋商等高层对话平台。据统计,前13届东博会共有63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2700位部长级贵宾出席。
东博会以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为核心,从多个侧面、采取多种策略,努力搭建专业合作平台,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首先,在中国商品展示上,以适合东盟市场需求的商品为主,首届东博会中国商品展区有11l大类,经过不断优化,精简到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农产品食品、轻工产品5大类。其次,为体现与周边其它国家级展会的错位发展,在把握进口与出口的关系上,突出以进口为特色,做东盟商品进入中国的桥梁,每届东博会国际展位的比例约占40%;在把握投资与引资的关系上,以中国企业“走出去”为特色;在选择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重点上,以先进适用技术合作和旅游合作为切入点,同时举办金融、物流等论坛;在展区指南上,突破展区空间布局的局限性,标示各专业品类分布的位置,方便采购商。
与此同时,东博会积极探索举办系列专业展和东盟巡展,形成了“一主多专、巡展并行”的办展模式。2009年以来,农业展、轻工展先后从主展中分设出来。在东博会主展之外,每年还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中国—东博合作的各重点领域,举办林木展、文化展、旅游展、动漫展、汽配展等专业展,展会专业化维度得到不断地加强。从2015年开始,东博会走出国门到泰国、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轮流办展,丰富了共办共赢的形式和内容。
东博会商品贸易展览内容不断优化,中国商品“先进智造”,装备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备受瞩目。中国电子电器、建筑材料、电力设备、工程机械,以及新能源技术、高铁技术、农业技术等对东盟的出口不断扩大。东盟品牌的食品饮料、生活消费品、大宗原材料和服务业等特色商品备受国内采购商青睐,东南亚热带水果,泰国、柬埔寨大米,越南橡胶拖鞋在中国超市随处可见。通过东博会,中国与东盟国家产品、市场、资金无缝对接,演绎出了许多精彩的财富故事。
本届东博会深入推进高层对话,创新和优化展会内容,提高实效。王雷介绍说,本届东博会将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服务政治外交的能力提升。今年首次有东盟以外的国家领导人出席,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马明已确定出席本届东博会。二是展览专业化水平提升,首次设立智能制造装备展区。三是经贸实效提升。国际产能合作从过去的一场论坛细化到多场双边会议;我驻东盟10国大使馆经商参赞与企业家交流会,由过去的一场细化为7个行业专场。会期经贸促进活动将超过80场。
多领域合作畅通“南宁渠道”
广西社科院研究员黄耀东说,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双方对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港口、物流等相关领域的服务配套提出了新需求。每年东博会都会进行对话交流,研究解决上述领域相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相关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机制。“南宁渠道”为促进中国—东盟在政治、外交、经贸、人文等诸多领域交流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东盟10国已有6个国家在南宁设立了总领事馆,在南宁工作、留学、生活的东盟国家人士越来越多。南宁经济的外向性进一步提升。2016年,南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6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5%;其中,与东盟10国进出口贸易额56.94亿元,同比增长18.9%。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81.3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国68.4个百分点。
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说,跟以往相比,第14届东博会的高层论坛将涵盖更多领域,汇聚更多人脉,“南宁渠道”吸引力更大、权威性增强,对广西开放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今年东博会系列论坛数量、规格都创历史新高,体现在三个“首次”:一是我国和哈萨克斯坦领导人将共同出席首届中哈地方合作论坛,这是我国领导人首次出席东博会框架下的论坛,也是中外领导人首次共同出席论坛。二是首次在东博会框架下主办论坛的国家部委和机构更多。如:国家海洋局、国防科工局、中国科协、中国法学会都是首次主办论坛。三是联合国直属机构首次主办论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主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系列论坛”。(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www.com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