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实施以来内地与香港金融业实现双赢十年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傅娇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内地与港澳合作,促进港澳自身竞争力提升”。“CEPA”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简称,截止2014年1月已在港澳成功实施十年。十年间,内地与港澳之间的贸易壁垒大大消除,人员往来更加便利,为两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本网专访了多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解读CEPA实施十年来内地与港澳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呈现的可喜变化。
“银行业的发展是很好的,其实我们香港的银行很希望到内地来,因为内地的市场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人又多钱又多。过去是来不了的,现在已经进来了,银行是做多了业务赚多了钱,业务慢慢的扩张。”
就象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微博)所说的,CEPA为香港的银行业创造了很好的机会。10年,1个主体协议、9个补充协议,CEPA将内地与香港紧密联系在一起。自2007年《CEPA补充协议4》提出降低香港银行在内地设立法人机构和分行的准入门槛等优惠政策后,直到2013年《CEPA补充协议10》签署,金融始终是惠港政策的“主角”。10年来,CEPA成为了香港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香港也成为了内地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平台。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香港的银行在内地营业性机构总数为422家(含总、分、支行),占在内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近一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就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但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随着CEPA的签署,多项惠港金融政策得到实施,例如给予港资银行在内地的分支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优惠条件、在广东省设立异地支行以及投资参股内地银行的相关规定等,这些无疑为香港的金融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作为在中国内地最早开设分行的银行之一,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行长梁泽锵表示,汇丰十分看重内地市场,想和内地企业有更多合作机会。
梁泽锵说:“在中国,其实现在很多的本地的企业也是不断做强做大,它们也会走出去,出去开拓市场,或者做些收购合并,所以这是个很好的配合。这也是我们在国内、包括在广东加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 这几年香港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通过发展人民币债券、贷款和股票类产品,香港也已成为国际间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与资产管理中心,是国内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理想之地。在CEPA框架下,中国证监会降低了中资企业境外上市的财富门槛,进一步为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赴港上市创造了条件。
中国证监会国际部主任童道驰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底,内地企业在境外市场上市有185家,其中,在香港市场上市的有182家,内地企业市值约占港股总市值57%,成交金额约占总交易额70%。童道驰表示:“内地企业在港上市,为香港资本市场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公司现在在香港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香港变成了一个几种不同类型的机构互相共同成长的平台:外资、香港本土机构和中资机构。香港已成为内地企业实施 走出去 战略的一个重要平台。”
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亚太地区经济贸易活动的重要枢纽。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理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刘佩琼认为,内地金融企业在香港发展也具有很多优势。“第一,自由,很容易开业。资金到了香港基本上可以自由在世界上流通,发展业务方面有很多方便。第二,是资讯的通达,你能知道市场发展的情况、合作的外国企业或者一些其它市场的情况。”
随着CEPA不断完善,香港金融业可以获得在大陆发展的良好机遇,而内地则可以通过与香港合作,建立一个完全竞争、公开透明的金融市场,从而实现国内市场的规范化与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