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实施促进内地企业“走出去”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国际市场信息灵敏,专业机构人才荟萃,拥有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在内地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的金融、法律、保险、税务、设计、咨询等服务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依托和最佳跳板。《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及其系列补充协议自2003年签署、2004年启动以来,已经成为深化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的重要政策平台,在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推进国家对外开放、加快内地企业“走出去”步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EPA措施的实施加快了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的步伐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地和香港经贸合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香港是内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转口贸易平台,也是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境外投资目的地;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签署与落实,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CEPA实施逐渐消除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碍,促进了两地之间各项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经济融合,不仅有利于香港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内地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使内地经济发展能充分利用香港高效率、有竞争力的服务业,走向国际市场。
CEPA签署10年来,内地企业加快了投资香港的步伐。资本流动方向由香港向内地单向流动为主向两地双向流动、平衡发展转变。内地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数量由2002年的214家,猛增到2012年底的721家,在港交所市值中的比重由27%提升到57.6%。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2002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为5946亿港元,2011年达30428亿港元。截至2012年底,内地在香港累计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占内地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目前投资香港的中资企业达3375家,总资产规模突破10万亿港元,净资产3.3万亿港元,资产存量已超过香港投资内地的企业资产存量。
内地企业“立足香港、迈向国际”取得了巨大成效
内地企业投资香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仅为自身发展和内地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也为繁荣香港经济,巩固与发展“一国两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内地企业自身发展来看,进入香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学习借鉴香港做法,为迈向国际积累经验。香港法制健全,资讯发达,荟萃多元文化;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管理模式与西方相同,为各种经济运作方式提供了最佳的实验地。截至2011年6月,海外及内地母公司在港运行的公司数目达6948间,其中,地区总部1340间,地区办事处2412间,当地办事处3196间。香港与国际市场联系广泛,是内地企业进军海外的“中转站”。
二是以香港为平台,提高海外并购成功率。香港作为亚太区的国际投资中心,是内地企业借船出海的理想之地,因为香港企业到海外并购的障碍相对较小,并购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内地企业可以与香港本地企业一起到海外进行收购兼并,也可在香港企业成功收购海外企业后再参股合资,甚至可由香港企业作为海外购并的开路先锋,由内地大企业作为后盾,以达到降低风险、成功收购的目的。
三是为迈向国际筹集必要的资金。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建立起了发达完备的资本市场,是理想的筹资地。香港拥有众多国际资产管理人才、多元的投融资产品。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超过70家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首选融资平台。截至2012年年底,内地在港上市企业721家,在香港交易所市值125978亿港币。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75%的资金是通过香港市场筹集的。
与此同时,内地企业对香港的投资也为香港地区的持续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是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字,2011年内地企业在香港投资存量30428亿港元,占香港外来投资的36.3%,居第一位。另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内地累计对香港直接投资2600亿美元,占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63%,内地成香港外来投资最大来源地。与内地累计实际利用港资5606亿美元相比,内地与香港资金往来已经从港资单一流向内地转向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二是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内地对港投资存量缩水40%。尽管如此,中资企业率先做出“不裁员、不减薪”的承诺,与广大香港市民共度时艰。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低迷,中资券商却积极扩张,聘用外资金融机构裁减下来的专业人才。此外,香港中资企业在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责任,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很好地树立了中资企业植根香港、回馈香港、惠泽社群的良好形象。
三是促进了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联系。香港回归祖国后,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通过逐步落实CEPA框架下的开放措施,以及加强泛珠三角、沪港及京港合作,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速度不断加快。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以外资企业身份对内地进行投资,在为内地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港商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以H股或红筹股的方式在香港开展资本运作,或从事经营活动,使两地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香港在内地企业“走出去”中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
香港拥有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亚洲的中心,是亚洲最国际化的都市。香港法律健全、税赋低、设施完备。香港既是内地企业走向国际的桥梁,也是内地企业理想的融资平台。
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商业支援服务。香港具有完善的贸易支援和配套服务,包括物流、保险、银行服务等等。内地企业可通过在香港设立办事处、贸易机构、区域分销中心、营销网络,乃至生产基地,以利用香港的物流及会展、商业服务、贸易保障等优势,进行产品分销、品牌拓展。
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资讯和人才服务。香港集合了亚洲顶尖的大学和商学院,资讯科技发达,是一个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特区政府对科技行业给予大力支持,兴建科学园、数码港,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确立重点发展的科技行业。
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中介服务。香港是亚太区的专业服务中心,专业服务水平是与国际接轨的,其中极具优势的专业服务包括法律、会计及仲裁服务,可以提供国际水平的专业服务,帮助内地企业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降低海外投资的风险。
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平台。香港金融机构和市场紧密联系,为本地和海外客户及投资者提供了多种投资产品和服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创业及私募投资基金等。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也日益需要进行复杂的跨境交易活动,如贸易及资产融资、环球贷款、重组及上市等,而香港是进行这些交易的重要市场。香港金融系统基础稳健、制度完善、市场灵活、透明度高,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首选融资平台。
为内地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香港企业到海外并购的政治障碍相对较小,并购成功率相对较高。目前,内地主要境外并购项目80%是通过香港实现的。内地企业可与香港本地企业一起到海外进行收购兼并,也可在香港企业成功收购海外企业后再参股合资,甚至可由香港企业作为海外购并的开路先锋,由内地大企业作为后盾,以达到降低风险、成功收购的目的。
香港在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访港期间,代表中央宣布了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36项政策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充分发挥香港在金融、法律、会计及投资咨询等服务方面的优势,鼓励两地企业以联合投资、联合投标、联合承揽项目等多种方式,共同开拓国际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随着CEPA的实施走向纵深、CEPA项下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十二五”期末两地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战略目标,内地企业投资香港或通过香港投资海外将迎来新的机遇。加快内地企业和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是下一步发挥香港在“走出去”中平台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深化两地企业投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担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驻港贸易处作为商务部在香港的派出机构,近年来配合商务部合作司、香港投资推广署,每年在内地不同省市举办多场“立足香港迈向国际”的活动,以帮助内地企业深入了解香港的投资环境及如何利用香港的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反响强烈,效果较好。
下一步在继续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将把促进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作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协助两地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做好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推动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发挥香港在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中的作用。一是推动两地建立联合“走出去”合作机制,为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二是加强调研,充分发挥香港在内地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明确促进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和合作方式。三是协助两地政府、中介机构联合组织两地企业,共同赴重点国别、地区进行考察,开展投资洽谈活动。四是充分发挥展会论坛作用,加强内地与香港企业的交流沟通。五是配合商务部有关司局,积极推动引入香港监理参与援外项目实施管理的试点工作。(文章来源: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