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成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重要城市
日前,记者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在落实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9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惠及台胞措施”)中,取得良好成果。深圳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大陆城市。30多年来,深台两地经贸交流日益密切,人员来往日益频繁,深圳已成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重要城市。
截至目前,深圳累计引进台资企业6138家,协议台资122.60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99.82亿美元,在深圳外商投资中仅次于港资。深圳市台资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台资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86家。台资企业以出口为主,约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5。台商投资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有30多家。
早期,台资企业多以电子信息、电器、加工贸易为主。随着深圳战略规划和产业导向调整,金融业、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包括华南商业银行、玉山银行、国泰世华银行等11家台资金融机构落户深圳,也有一部分台资企业充分利用“高交会”“文博会”平台推动文创产业交流。
深圳是台胞往来祖国大陆的重要口岸城市,2008年开通深圳直飞台湾的航班,目前每周前往台湾28个航班;2015年3月,台湾长荣、中华航空公司开通“深圳—台北”全货运航线。近年来每年从深圳口岸出入境的台胞约230万人次,约占大陆出入境台胞总数的1/4。在深圳居住的台商、台湾技术管理人员及家属5万多人。在深圳市幼儿园中小学就读的台湾学生共2098人,其中幼儿园503人,小学927人,初中345人,高中323人。在深圳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83人,其中深大49名,深职院34名。在深圳注册执业的台籍医生为122名。
近年来,深台两地人员交流日益密切,2017年,深圳市接收安排了220名台湾大学生的暑期实习,规模为历年之最,反响较大;在两岸企业家峰会上发布可对台湾青年开放的就业岗位504个,在深圳有45周岁以下台湾就业青年1144名;先后组织开展第一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无人机航拍创作大赛等交流活动,特别是第一届海峡两岸学生棒球联赛总决赛是迄今为止两岸最大规模的单项体育交流赛事,在两岸引起广泛反映。深圳还大量采购台湾水果、大米等农副产品,据深圳市果品行业协会统计,仅2017年深圳市采购台湾水果就达到4960吨,交易金额1.57亿元人民币。
(文章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